本报记者 蒙思婷
绿茵场是很多男孩子的梦想。覃塘三中八年级学生姚凯曦从小就喜欢足球运动,升上初中后,他如愿加入了校足球队。平时看起来文文静静的他,一上球场就活力十足,穿着一身黄色球服与队友们在绿茵场上奔跑拼搏。学校的丰富生活不仅给他带来了快乐与憧憬,也让他增强了自信、增长了才干。
长期以来,覃塘三中一直把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以培养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意志坚强、行为协调、人格健全为目标。在全面推进全校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该校结合实际情况,着力打造“社会、学校、家庭”一体化教育,使学校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天地,给学生们营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
“我们学校的活动是多样化的,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比如说,我在球队中学会了团结,意志力耐力和自信心都得到提升,对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姚凯曦说。覃塘三中经常开展众多体育比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文体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特长和才干,锻炼了学生的管理、组织能力,大大增强了班集体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遵循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覃塘三中以学校为主阵地,以家庭教育为基础,加强指导与服务,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每个月开展家访活动就是“社会、学校、家庭”一体化教育的重要举措,走进学生家门,建起家校沟通平台,实现了学校放心、家长省心、学生安心。
“老师平时也常到家里来的,有时候看到我在忙,就用微信通知放假时间,还有小孩的安全问题和教育问题,经常和我们家长互动。我们对孩子的学习都是比较放心,在学校的情况也都知道。”该校学生家长戴英说。通过家访,学校向父母了解到学生的家庭情况,也能知晓学生在家的表现,有利于老师和家长一起商讨对学生最好的教育对策。
由于覃塘三中是一所城乡结合的初级中学,学校里有半数的学生属于农村留守儿童。为了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防止学生受到不正之风的影响,该校健全领导班子加强教育教学工作管理,平时通过开设情感热线和周末自强电影院、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建设心理咨询室以及积极联系社会开展爱心助学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与健全人格,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和品味。
“我们学校把德育放在首位,以德支撑教育,组织开展德育课程。每月组织一次德育教育讲座,班上开展德育主题班会,还组织优秀的骨干班主任外出参加德育方面的培训,就是要在以德治校的育人之路上,为学生撑起一片天空。”覃塘三中政教处主任梁福说。
记者还了解到,覃塘三中每年还针对特殊学生开展了内容丰富的关爱活动。在学雷锋活动中,该校团委用每个学期学生回收废纸所得的爱心基金,为校内的家庭困难学生购买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并且组织青年志愿者将爱心慰问品送到学生手中。经讨论,学校决定用学生勤工俭学基金为家庭特困学生充值饭卡,每个月补助200元的基本生活费。
考虑到学校中的孤儿学生和单亲学生较多,过早的失去家庭关爱使他们的成长之路少了一份阳光,覃塘三中为了实现“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这一教育理念,将每年5月4日定为公共生日,学校的孤儿学生和单亲学生代表都在这天过一个集体生日。到这一天,学校的全体校级领导在晚饭时陪同学们在食堂一起吃饭,购买蛋糕和他们一起唱生日歌,给他们送去生日的礼物和生日祝福。
“目的就是让这些缺少父爱或者母爱的学生在学校里能感受到家的温暖,能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关爱,从而唤起他们对学习和对生活的信心,使他们能和其他同学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据悉,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的成功开展,也使得该校获得了全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广西精神文明建设文明单位、自治区文明校园等荣誉。
新闻推荐
港北讯港北区中里乡是一个以壮族聚居为主的民族乡,全乡壮族人口达96%以上。中里乡地处山区,长期以来,基础设施相对...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