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梁时来)“在信用社5万元扶贫贷款的支持下,我扩大了养鱼规模。通过近两年的努力,于去年底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覃塘区大岭乡江兴村农民李色耀高兴地对记者说。
李色耀出生在一个偏僻贫困的农家,1994年初中毕业后便到广东中山市打工。由于个子小,不能干重活,又没有什么特长,只能找些轻活干,每月工资300~400元,到年底回家过春节,带得几百元钱回来给父亲。过完春节又加入南下民工潮。结婚后,他得到岳父1.5万元支持,在广东中山市租地5亩种植空心菜,每亩年租金700元,夫妻俩起早贪黑干,却是菜贵时没菜卖,菜多时价又贱,种了两年菜,赚不了几个钱。眼看着三个小孩渐渐长大,在广东挣不到钱,决定回家跟大哥学网箱养鱼。2014年回来,他向岳父借1万多元钱添置7个网箱,开始在江中养鱼。一家5口艰难地生活,被列为扶贫对象。
2016年5月,李色耀获得5万元扶贫贷款,用此款扩大养鱼规模。他到附近一带收购别人弃掉的旧网箱,每个500元,比购买新的每个少开支1500元,一共购买了25个,养殖的品种有叉尾鱼、鲩鱼、罗非鱼等,每箱能养殖1500尾左右。为减少购买鱼苗的开支,他购买小鱼苗回来育,小鱼苗16元/斤,经育6个月后长大至约100克便放入网箱饲养,比买大鱼苗来养成本大大降低了。他说,由于扩大养殖规模,增加收入,去年纯收入超2万元,实现了脱贫。
新闻推荐
本报讯(见习记者龚济君)近段时间,在较高的气温及充足的日照影响下,贵港市的桑葚果成熟速度加快,目前已经进入采摘期。3月22日上午9点半左右,记者驱车来到港北区根竹镇的蚕种场桑葚园,放眼望...
贵港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贵港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