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蒙思帆
漆黑的泥土、浑浊的污水、空气中的恶臭味……在港北区富岭村,一张池塘的生态循环已经被养殖污染破坏殆尽。破坏这个池塘生态的源头,就是不远处一个私人养猪场排放的污水。
小型养殖场排污造成养殖污染
在农村,不少养殖户舍不得花钱,没有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猪粪猪尿乱排,给周边环境、村民的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2月6日,在港北区富岭村祠堂旁边的一张池塘,记者看到,池塘的水被染成了黑色,与池塘相隔一段距离的绿色蔬菜形成鲜明对比。池塘里的一些水葫芦已经枯死,靠近岸边的水也已干涸,露出了漆黑的泥土,在池塘边有一个出水口,里边源源不断地在排出污水。记者了解到,这张池塘被污染,原因是与池塘相隔几百米的一个养猪场随便向池塘排放污水,以前也有相关部门前来对该养猪场整改,但是没过多久又随意排放污水了。记者欲走进养猪场了解情况时,几条狗在窄窄的道路前堵着,一直向记者吠叫,无奈记者只能往后退。
在覃塘区樟木镇川山村古种屯,养殖污染让村民深感苦恼。3月21日,记者在古种屯看到,小小的村落,就有六个养猪场。记者走进其中一家养猪场看到,占地约200平方米的养猪场养着二十多头猪,苍蝇到处乱飞,猪粪直接排泄在地上,场内臭味较浓。在该屯的另一个养猪场,记者看到,养殖场的污水没有经过化粪池的处理,直接排进一个自己挖的坑中,污水表面,有一层黑黑的排泄物漂浮着,臭不可闻。
在港南区东津镇维新村高村屯,近年先后建起了六个养猪场,还有一些小规模养鸭、养鸡场。记者在该村村口西南的小河边,远远就闻到一阵粪尿刺鼻的味道,令人难受。走近一看,一家养猪场的粪尿直接排到下边的小河里,河水都变黑了,粪尿长期浸泡的地方,一片乌黑,几乎寸草不生。据村民说,以前小河里鱼虾、田螺、河蚌等甚多,如今在猪场附近的河段,这些水产基本绝迹。猪棚外墙的行人道上也堆满半干的猪粪,苍蝇在上面飞来飞去,发出刺耳的嗡嗡声。
记者又走访了另外两个猪场,看到的情形大同小异,基本是直接排到河里或者池塘里,最多是在露天挖个坑,减缓一下流速。一村民说,几个猪场把村子团团围住,就算一年四季不刮风,也能闻到臭味。大多数村民都希望这些养猪场能够尽快搬走或者对猪的排泄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但目前显然不可能。
污染环境村民苦不堪言
记者在没有表明身份的情况下询问了富岭村一位养殖业主,为什么没有建立三级化粪池处理粪尿?他说,主要还是不愿花这笔钱。记者又问,气味如此难闻,村里的群众没有意见吗?该业主说,忍忍就过了。又问,知道国家相关法规要求进行排污处理吗?该业主表示,祖祖辈辈都是这样养猪,没见什么不妥啊。
“这个养殖场开办有5、6年了,时不时会散发出一股恶臭味。平时小孩上学经过这段路,都是捂着鼻子快速经过,最严重的时候整个村都闻到臭味,连饭都吃不下。”富岭村村民陆先生愤慨地向记者说。村民吴先生也向记者诉苦,该养殖场一直往池塘排污,使得池塘周围种植的水稻比在其他地方种植的水稻收成要少。但是由于是同村兄弟,不方便说太多,只能打掉了牙往肚子咽。
古种屯村民韦先生告诉记者,因为村里养殖场多,就造成养殖污染这个问题,全村人曾经一起集中讨论,建议每户每人拿出30元,把养殖场搬到另外的地方。但是由于养殖场的业主不同意搬迁,村民们对此也无可奈何。
部门:加强巡查推广生态养殖
记者就此来到市水产畜牧兽医局,该局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目前,贵港市规模以上养猪场共有729家,相比之下,小散养殖户比较多,分散广。由于环境意识淡薄,养殖业主不愿意建设规范养殖场,成为养殖污染易发的原因。市环境保护局水和土壤环境管理办公室胡凌也向记者表示,对于规模以上的养殖场,会派工作人员定期前往巡查,加强管理。但是小散养殖户,大都没有办理养殖许可证,难以掌握其相关情况,很难对其进行监管,所以容易产生养殖污染。
为减少养殖污染,打造宜居乡村,市畜牧局工作人员表示,将加强推广生态养殖,积极引导业主发展规模养殖场进行养殖,加强对小散养殖污染治理调研,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胡凌也表示,对于发现存在养殖污染的情况,会责令养殖户停止排污,并处以罚款。今后还将加强对规模以上的养殖场的定期巡查。
新闻推荐
“生活不会亏待奋斗者” 记港北区雁行养猪专业合作社老板陈雄雁
本报记者安伏岭他曾是“天之骄子”,却放弃了稳定的工作与收入,勇敢踏上创业路,几经波折,越挫越勇,当起了“猪郎倌”,他与合作伙伴精诚合作,讲诚信,赢得市场认同,他致富不忘回报乡邻,赢得好口碑...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