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芬在为病人服务。村医李雪芬。覃伟 甘敏锐
编者按
为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传递社会正能量,促进贵港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深入开展,即日起,本报与贵港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联合推出“点赞身边好人”专栏,报道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方面的先进典型。敬请垂注。
已过知天命之年的李雪芬,在村妇幼保健员(过去称“接生婆”)的岗位上奋斗了十多个春秋。虽然每月只有四五百元的微薄收入,但她无怨无悔,爱岗敬业。她还根据自己的工作实践,积极撰写议案,为促进当地妇幼保健事业发展、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出谋划策。
立志从医
34年前,李雪芬婚后随丈夫覃寿嘉到蒙公乡凌寺村生活,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日子。
凌寺村离圩镇有十多公里,因山高路远,孕妇们大都不肯去医院进行孕期检查、保健,导致出生缺陷发生,留下终身遗憾。个别接生婆没有现代科学接生技能,还采用传统方法接生,致使难产、感染等事故频出,造成心灵创伤。
每每耳闻目睹这些情况,李雪芬的心就隐隐作痛,如刀割一般。她把农村缺医少药的情况向自己熟悉的人大代表反映,建议改善农村医疗条件。她知道这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于是对丈夫说,她要立志从医,以自己的一技之长帮助乡亲们摆脱生育危险。
她开始跟随已是村医的丈夫学习。丈夫看病、出诊,她形影相随,虚心请教,随后又买来一大摞医学书籍,刻苦钻研,还前往贵港市妇幼保健院、广西民族医院进修,取得了自治区卫生厅颁发的村级妇幼保健员《技术合格证书》。获得从业资格后,李雪芬便放手干了起来,医术也逐渐声名鹊起。她珍惜每一次机会,对上门找她接生的人,总是有求必应,随叫随到。
2003年的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倾盆。忙碌了一天的李雪芬被铃声从梦中惊醒,说请她上门去接生。她当即披上雨衣,骑着单车,跟着求助者赶到了十多公里外的农家,为临盆妇女做好各项检查、接生准备。十个小时后,产妇顺利产下一女婴。她交待完注意事项后,又匆匆赶到了另一临产妇女家。
“各家的家庭条件不一样,产妇家人给的酬劳也不一样,遇到5元、10元是很平常的。钱多钱少,都是她们对我工作的肯定,我从来不会事先谈报酬。”李雪芬说。
由于没有工资领,满打满算,她每月的接生收入也就是500元上下。为了补贴家用,空闲时她就跟着出身中医世家的家公,背着竹篓,到深山野岭采草药,由此掌握了众多中草药的识别、采集和药用方法。后来见她上手了,家公就让她单独采药去了。
关爱母婴
长期从事接生工作,让李雪芬切实感受到了产妇的痛楚。她立志要让产妇们像皇后般前呼后拥地到医院生儿育女!2001年,她当选市二届人大代表后,一连三次提出了“关于改善农村妇女生育环境,提高妇女生存环境和人口素质的建议”。
2005年,国家全面实行临产妇女统一到医院出生制度。李雪芬欣喜若狂,奔走相告,自行终止接生业务,自觉为妇女提供坐产宣传、产前产后服务,更加尽职尽责投入到自已心爱的事业之中。
为了更好地给妇女提供优孕优生服务,当年,李雪芬与丈夫商定,相继购买了内科、外科、妇科、预防保健、化验、拍片、B超等设备,在自家诊所为当地妇女提供孕期优生保健、产后治疗服务,先后聘请了12名医生、20名护士。经过多年投资建设,他们的诊所完成了转型,更名为贵港福田医院,并于2016年4月晋升一级医院行列。
好的政策需要有心人去宣传。李雪芬在工作中发现产妇到医院住院分娩,住院费用要300元以上,这对于贫困家庭来说,是一项不小的负担,导致个别产妇选择在家生产,影响母婴健康。为此,她连续两年向人大提出了“关于实行农村贫困家庭妇女住院分娩免费的建议。”2009年,国家出台了“农村住院分娩补助项目政策”,每例补助标准400元至1000元不等,覃塘区在全市率先试点,众多贫困农村家庭享受到了免费分娩服务,去年到覃塘区住院的分娩率达到100%。
出生问题解决后,母婴保健又列入了李雪芬的重要议程。在工作中她了解到,随着生态环境弱化,出生缺陷率有增无减,给患者家庭带来了终身痛苦。而孕期检查,最少要进行6次以上,每次费用超百元,不少贫困家庭妇女因此望而却步。她又奋笔疾书,向人大提交了“关于贫困农村妇女实行免费孕前检查的建议”。
2013年开始,国家施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李雪芬精神振奋,又全力投入到妇女孕期保健指导工作中,确保母亲健康。李雪芬常说,优生从母亲抓起。有一件事,村民张梅英至今难以忘怀。去年下半年,她身怀第二胎,因没有及时办理手续,生怕违反政策被处罚,成天呆在家里不敢出大门半步。
“不知道李雪芬从哪里得到消息,她一连七八天往我家里跑。开头我没开门见她,后来拗不过她就开门迎客,她就耐心和我讲孕期保健的益处,让我懂得了胎儿保健是利己利国的大事,打消了我的思想疑虑,定期到医院检查,经常做力所能及的运动,在医生建议下,提前做好胎儿矫正,这个月初,我得以顺利产下女儿,全家人皆大欢喜。”张梅英说。
乡亲们都知道,一遇到李雪芬,她总是不厌其烦地打听谁家有婚事,接着就见她经常往那家走动。后来大家终于明白了,是她关心孕妇,宣传保健知识、动员孕期保健去了。在她不停地奔走下,孕期保健迅速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去年全村孕期保健率达到99%,居覃塘区各村前列。李雪芬的经验迅速推广。覃塘区出生缺陷率从2014年的9.02 ‰,下降到2016年的6.9‰,3年间减少了106名缺陷胎儿出生。
产后保健是李雪芬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她和全国人大代表不约而同的建议、努力下,国家先后出台了农村妇女免费“两癌”项目、预防重大疾病母婴传播项目等,产后妇女身心健康得到极大保障。
每当产妇出院回家静养,李雪芬根据医院反馈的信息,都定期到她们家中随防,给予卫生、防疫等指导,让母婴安然度过危情期。
村民黄珍兰说,今年4月初,她从医院产科回家后,正逢春耕农忙时节,她忙着去田里插秧,没认真注意婴儿情况。那天下午3时多,邻居到田里告诉她,说李医生已在她家等了两个多小时了,让她赶快回家。一到家,李医生边抱孩子边批评她不注意产后保健,婴儿脐带发炎也没发现。李雪芬再三嘱付黄珍兰要带孩子赶快去看病,并仔细交代了日常注意事项,孩子由此避免了大病发生。
预防接种是下一代健康成长的保障。李雪芬随身携带的记事本上,全村所有儿童预防接种的已接种类别、日期和准备接种的疫苗名称、日期、联系电话等资料记录得井井有条,一目了然。
李雪芬丈夫覃寿嘉说,每天一早,她就拿着记事本打电话,提醒儿童接种疫苗时间。忙了大半天后,她又要上门核查,防止为父为母者敷衍了事。
“一些群众怕我举报或政府到医院核查人口,不敢带孩子接种疫苗。我逐家逐户调查核实,发现不种或不按时种苗情况,就从孩子的角度,举出触目惊心的案例,说明不种或不按时防疫的恶果,有时通过五六次上门宣传,群众才会接受。”李雪芬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预防接种渐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去年,凌寺村预防接种率达 99%。
在成绩面前,李雪芬谦虚谨慎,再接再励。一次到乡医院办事,她发现预防接种门诊人满为患,儿童哭闹声一片。她便向当地卫生部门反映,建议采取数字化管理。覃塘区卫生局采纳了她的建议,有计划推行预防接种门诊数字化建设。今年5月初,乡卫生院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投入使用,群众拖儿带女排长队接种疫苗的现象消失了,儿童接种时间减少大半以上,接种疫苗的烦心事变成了开心事。
“自2005年国家取消接生婆助产制度后,她才有了政府发的公共卫生服务工资,每月1500元左右。但她从没有往钱方面想,而是一心为了群众、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着想。”覃寿嘉说。
热心公益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李雪芬心中装着群众,尽量给他们提供帮助,为他们解决燃眉之急。
一次,她到一名临盆妇女家接生,见这家空空如也,家徒四壁,完成工作后,她说什么也不愿意接纳酬谢,稍后还叫人买来两只鸡、一箱鸡蛋给产妇补身子。得知产妇奶水不足后,又送来了两罐奶粉。
邻村一青年妇女产后虚弱,无钱医治。李雪芬动员这名妇女到她开的医院检查取药,检查费、医药费全免。
十多年来,她的诊所、医院累计减免困难群众检查、医药费愈500人次5.1万元。
“钱财生带不来,死带不去。能把它用到最需要的人身上,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心中就特别宽敞明亮。”李雪芬说。
她也同样关心村里群众的利益。过去,村里没有一条水泥路,一到下雨天,人骑单车滑倒的场景司空见怪。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村屯文化体育设施也陈旧不堪,日渐荒废。她先后6次向人大提建议,多方联系相关部门落实,并承诺捐资支持乡村道路、文化活动项目设施建设。当地政府部门为她真诚为民的精神感动,先后立项、建设了两条共21公里长的凌寺村通往国道209线、324线的县级道路,12条总长9公里的凌寺及周边3个村的水泥道路,两个屯的文化活动中心。
各项工程筹建之初,李雪芬尽管生活还不很富裕,用钱的地方很多,比如医院要筹建、设备要添置、药品要补充、工资要发放等等,但她始终履行自己的承诺,总是几千元上万元带头捐款,十几年累计捐出8.2万元,是该村捐款最多的家庭。其中本村至209线国道的县路,她就捐了1万元。
“路通了,路好了,群众就诊便利了,自己出行也方便。这样利已利民的事,何乐而不为!”李雪芬说。
新闻推荐
覃塘讯近日,覃塘区人民法院的执行法官为保障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于寒冬跨省赶赴杭州找到被执行人周某,成功促使周某履行还款义务。申请人林某与被执行人周某买卖合同纠纷一案,法院于今年3...
贵港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贵港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