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智荣 通讯员覃如雕)今年以来,港北区积极打造一袋米(富硒米)、一只虾(小龙虾)、一只鸡(瑶山鸡)、一头猪、一颗坚果、一粒橘红、一片桑叶、一颗荔枝(水石荔枝)“八个一”特色农产品品牌,不断夯实脱贫攻坚基础。
今年,港北区积极开发富硒水稻资源。截至9月底,该区已有7个大米产品获得广西富硒农产品认证。其中,“雄达”牌、“聖民”牌富硒大米荣获2016年中国第三届(恩施)硒博会金奖、2017年第四届世界硒都(恩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中国名优(特色)硒产品”等荣誉称号。目前,该区已建立富硒水稻生产基地7000多亩、年产量1755吨,可带动1721户贫困户、户均增收4600元。
今年9月,港北区与潜江潜网电子商务集团签订小龙虾养殖投资合作协议、广西虾谷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框架协议,计划总投资42.2亿元,实施小龙虾育苗、养殖、交易、电商等业务。三期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小龙虾产业可带动该区上万贫困人口增收。
港北区大力扶持港丰公司开展生态养殖,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经营模式。公司长期聘用本地贫困家庭劳动力30多人,为9个贫困村560多户贫困户提供养殖增收来源。截至今年9月底,港北区有规模以上养鸡场10家,出栏鸡274.45万羽、生产鸡蛋1293吨,产值1.6亿元。
2012年以来,港北区生猪年出栏保持60万头左右,2012~2017年连续六年被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目前,全区规模生猪养殖企业57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国家级标准化养殖示范场3家、产值超亿元3家。今年1~9月,全区生猪存栏42.9万头、出栏43.5万头,测算产值9亿元。华西希望·四川德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30万头生猪养殖生态循环产业化项目、海大集团港北区益豚“猪-沼-林/渔/种”生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百益利康有限公司肉联厂及冷链物流配送建设项目先后落户港北。
今年,港北区引进了从事澳洲坚果种苗繁育、种植、加工的昊良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计划发展种植8000至1000亩,带动农户种植5000亩以上。目前该公司已在武乐镇胜岭村建成800多亩种植基地,在大圩镇东塘村建成40多亩种苗培育基地,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由公司负责技术服务指导和保价收购、销售。
港北区引进贵硒红药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落户武乐镇,投资4000万元建设3000亩以上连片橘红种植示范基地。目前,公司已在东南村、胜岭村种植1000亩,采取“扶贫+基地/公司+互联网+贫困户”的运营模式,租用25个贫困户土地70多亩,聘请贫困家庭劳动力35人。公司生产的富硒橘红今年7月被认证为广西富硒农产品,在第四届世界硒都(恩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上获评为“中国特色硒产品”。
今年来,该区以鑫农桑蚕种养专业合作社为带动,推行“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种养模式,桑叶茶年加工能力发展到20多吨,桑叶面、桑叶包子等加工产品先后上市,产品畅销广西区内外。合作社生产的“港农”牌富硒桑叶茶获得广西富硒农产品认证、获评为“中国名优硒产品”。目前,合作社已吸纳贫困户8户30多人,社员发展到180多户,社员户均年收入2万元以上。
该区还在武乐镇水石村加快推进荔枝品种改良,“水石”牌荔枝远销湖南、湖北、广东等地,产品供不应求。在水石荔枝协会和水石荔枝专业合作社的引领下,目前水石村有41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预计到2020年农户年均收入可增加5000元以上。
新闻推荐
贵港讯今年以来,市农业局加大农业行政综合执法监管力度,着力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发展。该局开展“送放心农资下乡法规宣传”活动,组织执法人员参...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