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邓海兰
“现在我家的牛栏扩建好了,又新买了几头小牛,这日子是越过越好了。”近日,记者来到港北区武乐镇吉斗村采访,正在准备饲草喂牛的村民陶育生对记者说,他一家六口人,以前家庭经济拮据,生活非常困难,2015年被列为贫困户。去年,依靠政府的帮扶和自己的辛勤劳作,通过养殖商品牛,已成功脱贫。
陶育生家中有四个小孩读书,其妻子又患有甲亢和癫痫病,一家人的生活开支全落在他肩上。近两年来,随着两个大的小孩外出读书,妻子的癫痫病也越来越严重,家中还有两个小的孩子需要照顾,他只好辞去在贵港扬翔公司的工作回来照顾家庭。“单靠种田日子肯定好不起来。”回到家后的陶育生心想,不能单单靠种几亩地生活,自己在扬翔工作了10年,掌握了养殖经验和技术,为何不在家发展养殖业呢?“我想养牛,在这方面我有技术。”他向驻村第一书记余浩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余浩华支持并鼓励他大胆发展养殖业,并帮忙申请资金。2016年,陶育生通过小额信贷获得贷款3万元,同时还获得了5000元的产业扶贫资金。有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他更坚定了通过发展养殖业来脱贫致富。
有了资金,陶育生便把家里空置的牛栏重新扩建,用获得的扶贫金买了7头小牛。因为有养殖经验,陶育生养牛获得第一桶金。“去年,我卖了7头牛得了6万多元,除去成本还有4万元。”陶育生告诉记者,今年他扩大养殖规模,养了15头商品牛,今年年底计划卖掉一部分牛,所得收入再养一些家禽,实现真正脱贫。
“他是贫困户学习的榜样。”提起陶育生,第一书记余浩华印象非常深刻,他告诉记者,有些贫困户拿了国家的扶贫资金只是用于维持生活,陶育生却将这笔资金用来发展生产,创造更多价值。这些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的贫困户才不会返贫,是其他贫困户脱贫的榜样。
新闻推荐
图为市区关工委和爱心企业人士给特困儿童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何新祥摄)本报讯(记者何新祥)9月13日,市关工委、港北区关工委和云易恒基易直帮贵港运营中心、财富中国P2P贵港分公司、立...
贵港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贵港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