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谢海兵 实习生黄彦宾
“再过一个多月,这1500只鸭子就可以出栏了,到时候又有1万多元收入,生活越过越有奔头了。”近日,记者到港北区根竹镇新民村采访时,正在配料给鸭喂食的村民韦显丁对记者说。去年,在政府帮扶及个人的努力下,韦显丁通过养殖鸭子,增收脱贫,生活越过越好。
韦显丁一家五口人,上有年迈的双亲,下有正在读书的孩子,一家人的生活开支由他和妻子负担。过去,他和妻子在广东打工,每人每月2000多元的工资,勉强可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近年来,随着孩子长大读书,父母年老,需要的开支越来越大,本来就难以为继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最让我头疼的是家里的房子破旧不已,两年前就被认定为危房。”韦显丁说。
2015年,韦显丁一家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帮扶人帮助韦显丁申请了危房改造指标。去年,他还获得5万元***小额贷款,入股到贵港市昌海木业有限公司,每年获利4000元。同时,村干部及帮扶人还帮其申请到5000元的扶贫产业资金。
有了扶贫产业资金,韦显丁买回1500羽鸭苗。随后跟亲戚借了钱,买回第二批鸭苗2000多羽。“去年,我卖了两批鸭子,每羽利润10元左右,光鸭子养殖这项就有4万多元的纯利润,让我成功脱了贫。”韦显丁告诉记者,今年他还继续养殖鸭子,并且扩大养殖规模。此外,韦显丁还种植有水稻、玉米和花生等农作物。空闲时,他开着三轮车出去拉货、打零工,一刻也不闲着,干劲十足。
“党的政策好,帮助我们增收脱贫,但是我们也要靠自己勤劳的双手,不怕吃苦,这样才能真正脱贫。”韦显丁笑着对记者说。
新闻推荐
在位于广东茂名市区西北角的露天矿生态公园,60多岁的退休市民陈阿姨站在一座欧式小木屋下乘凉。眼前是一片宽阔清澈的湖水,湖的两岸树木葱茏、绿草茵茵。而在四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被废弃的油页岩大矿...
贵港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贵港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