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贵港市电商扶贫中心工作人员在东津镇务凤村级站点分捡、打包收购回来的百香果。(记者欧钰宇 摄)本报记者 欧钰宇
2015年12月,阿里巴巴进驻桂平市,从此开始农村淘宝的“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
农村淘宝项目在桂平市运营两年多来,“下行”(指电商平台商品下乡,让村民购买)渐成规模,农民网上购物热情高涨,但群众更为期待的“上行”(指村民的农产品进城销售)则显得有些冷清,为何农产品“触网”却没成规模?农产品进城要迈过几道坎?针对这些问题,记者展开了调查。
卖的没有买的多
2015年7月,桂平市被国家商务部批准为全国第二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先后建成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桂平服务中心、中国邮政桂平市分公司农邮通、深圳和众传媒桂平分公司“88h3”3家电商服务平台,并相继投入运营。全市镇级、村级服务站点建立将近达到300个。服务站点的建立,物流渠道的打通,点燃了村民网购的积极性,去年仅在农村淘宝这一块,上行营业额就达4010万元。
今年第一季度,桂平市农村淘宝网上行营业额为1066万,而对于群众网上销售农产品的数据,工作人员却讳莫如深。“这些数据是阿里巴巴集团内部商业机密,用作市场分析,能体现出外地消费者对本地产品的偏好和购买力,不能随便公布,我们自己都看不到。”桂平市电商办工作人员解释道。
6月21日,记者走访了桂平市多个镇级、村级农村淘宝服务站点,发现各个站点主要依靠代购维持基本的运营甚至盈利。
在记者走访的服务站中,各个服务站里陈列着日用品、家用电器、农药和化肥等,但农副产品却不见踪影。记者在询问有没有帮村民销售农产品时,店主们均表示没有尝试过。“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处理村民网购的订单,服务中心的二段物流会把包裹送到服务站,现在村民买东西很方便,售后也不用他们操心,但是农产品销售方面真的没有接触过,也不知道怎样推广。” 桂平市金田镇彩村的农村淘宝服务站老板娘说。
近年来,桂平市先后投入350万元建设市、乡(镇)、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投入620万元建设市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和村电子商务服务点,已建立农村淘宝服务站点112个,今年计划发展到150个。然而记者发现,在走访的4个农村淘宝服务站点中,服务站负责人帮村民代购商品是主流,但对于代销农产品或是提供农产品销售方面服务的积极性却不高。
目前农村淘宝服务站主要收入来源来自村民网购的订单。村民每成功在农村淘宝完成一笔订单,服务站店主就可以按照成交金额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据了解,针对“网货下乡”,阿里巴巴集团对服务站工作人员有一系列的培训,销售货物的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都有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网上购物价格相宜、服务周到、收货便捷,在农村淘宝服务站的推广下,当地村民很快就接受了这一新鲜事物,但针对“农产品进城”的培训和讯息却寥寥无几。“春耕期间我们也积极响应农村淘宝桂平服务中心服务于农的号召,极力推广农药、化肥代购,但是效果不算好,现在还剩了好些化肥、农药摆在店里。目前农产品销售方面推广不起来,主要还是以代购日常用品为主,我也在考虑,只靠代购日用品赚取提成佣金到底是不是长久之计。” 金田镇农村淘宝服务站凌先生说。
本地电商孤军奋战
电子商务是最近几年迅速成长起来的新事物,在贵港市,不少触觉敏锐的老板已经开始探索开拓这个市场,但缺少有力的引导和指导,不少人只能单打独斗。“在传统销售渠道上,农民只要把收获的葡萄、柑橘等水果大批量卖给前来收购的批发商即可,但做上行却没这么简单。“一家成熟的网店需要运营、客服、采购等多个环节,一两个人很难成功。”贵港市一名电商工作人员感叹道。
“我们有自己的网络公司和团队,从拍照、美工、策划到推广都是自己运作的。”桂平市长安工业园区一位速食米粉的生产商朱远昶介绍道。据了解,今年5月份,该公司生产的三浔记速食罗秀米粉正式通过淘宝网、微信商城和微信朋友圈等平台售卖。刚刚试水一个月,网络销售额已经占到总销售额的十分之一。
“我们暂时不考虑网络销售,开网店的话还要抽调一部分人员管理销售、售后方面的事宜,缴纳几万元的保证金,最重要的是要考虑销量上去之后如何确保茶叶的品质。”位于桂平市特色旅游商品街的一位西山茶店铺老板说。据店铺老板介绍,他们有自己的茶园、茶厂和实体店,销售主要依靠实体店,自产自销,生产的茶叶刚好够供给店铺的销售,已经没办法分出精力做其他。
依靠传统渠道的商家不愿意分出精力做网络销售。而自主在网上售卖的商家普遍是自己申请开网店,得不到农村淘宝的支持。
农产品进城到底难不难
针对群众网上销售农产品难的问题,桂平市农村淘宝网也作出了解释。据工作人员介绍,农产品大多属于生鲜类,对运输物流和当地交通基础设施有较高的要求,一时间很难一步到位。网上销售的产品需要统一规格统一包装,还要有专门的质检,农村群众长期形成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和惯性思维模式也很难马上培养出电商意识。
如何破解这一困局?去年以来,港南区开展“党旗引航·电商扶贫”活动,对电商行业的发展进行了探索。
据悉,电商扶贫服务中心与在扶贫第一线的“第一书记”和各村的农业合作社达成合作协议,由他们向中心提供农产品售卖信息,中心在自己的布山土货网、微信朋友圈和淘宝网等网络平台发布销售信息,根据网购订单量再上门收购农产品,收购后在中心分拣、包装和发货,免去农民的后顾之忧。
“5月份主销香瓜,6月份主销百香果,目前百香果平均每天能保持500个订单左右。收购上来的农产品最重要的就是品质的保证,现在也不愁销路。”电商扶贫服务中心陈克柱总经理介绍。
港南区依托日渐完善的农村公路运输网络,由电商企业牵头,通过物流补贴、税费减免等方式,鼓励和扶持物流企业在贫困乡镇建立符合电商发展需要的物流配送门店,在贫困村建立快递服务点,开展集中收购、集中配送,逐步建立起农村物流网络,计划于2017年底实现物流村村通。
服务中心下一步计划在各村级建立村级站点,目前已建立了6个。村级站点的建立,更便于农产品的收购,农产品可直接在站点分拣、包装和发货,提高农产品走出去的效率。“农产品走出去最重要的就是物流,成本最高的也是物流,我们已和邮政达成长期合作协议,确保农产品流出的畅通无阻。” 陈克柱总经理说。
新闻推荐
桂平讯国家库区移民后期扶持资金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是民生资金,必须准确、有效地落到实处。但杨德炎却把它当作是一块“肥肉”,是自己发家致富的好路子。最终,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等待...
桂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平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