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小龙虾。本报记者 秦建华 摄□ 本报记者 李小凤
“建房坡还在,种地塘依然;循声林盘里,烟飘话农闲”。近年来,雁江区中和镇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总体要求,以龙潭现代农业基地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现在,该镇新农村不光新在外貌上,更新在村民们的观念里。
路畅了 产业来了
如今的中和镇一眼望去,着实令人耳目一新。
遂资眉高速公路出口外宽敞的东西南北干道串起镇上打造的两条精品旅游线路。站在雁江区中和镇干沟村的一个山坡上望去,连绵的浅山坡上,一株株柑橘树苗列队排开,再远处,与树苗一道延展开来的是望不到尽头的环山公路。这条宽5.5米、长15公里的通村水泥公路,贯穿中和镇5个村,连接起村上万亩农业观光基地,包含柑橘园、桃园、花卉园,其中一截道路通过镇上的东西南北干道,还将连接花溪谷景区。沿路两旁栽下了三角梅作为隔离带,乡村水泥公路,宛如银色的飘带,在山间穿梭。这条线路是中和镇政府打造的中和镇一日游精品线路,串起中和这片浅丘之地的美丽新农村。
农村的变化有目共睹,2012年,明月村被确定为贫困村,村上15个村民小组里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6户、贫困人口346人。以往由于运输不便,大量土地撂荒。
后来,随着12.59公里的水泥路陆续在15个村民小组延伸开来,家家户户都通上了水泥路。随着杨老九精品果业、东郊记忆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等7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相继到来,带动全村150户村民自发种植精品柑橘1100余亩、蔬菜300余亩,养殖特色水产500余亩,人均增收1000余元。如今的明月村已经摘掉贫困帽,成为了立体农业产业发展模式示范村,还荣获四川省文明村、环境优美示范村等多项殊荣。
自2013年遂资眉高速公路开通以来,中和镇的乡道、村道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镇25个行政村全部通水泥路,已通水泥路总长148.694公里。
产业好了
村子美了
走进中和镇新建的村民聚居地,只见红瓦白墙小洋楼整齐排开,房前屋后打造为花红草绿微田园特色。搬进新居的群众过上让人艳羡的新生活。这些和谐美景,是该镇在新农村建设方面不懈努力的成果。
2016年,中和镇新建停车场7200平方米;对农贸市场进行优化分区,新增固定、临时摊位130余个;在建污水处理厂一个,处理规模为6000吨/日;规划配套管网设施20公里,一期工程已完成设计、选址。建设通畅水泥路48.07公里,修建碎石路38公里,城乡交通条件显著改善。
推动龙潭场镇秩序整治,拆除违规搭建1400平方米,风貌塑造临街立面5000平方米,统一新制店招89个,硬化人行道900米,改造排水设施1100米,彻底改变了场镇“脏、乱、差”面貌。在中大路沿线实施风貌改造项目870户,拆除杂棚、破旧危房、围墙27处,清理道路两旁杂草杂树6公里。
在农村,风貌改造后的新村更需要加强环境卫生的管理。2016年,中和镇科学规划12个再生资源回收点,新建30个垃圾池,维修22个垃圾池,新建垃圾填埋坑159处,明显减少了暴露垃圾和焚烧垃圾现象。通过定期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巡查工作,对“五乱三污”问题及乱搭乱建现象及时纠正、督促整改。实施大气污染专项治理,有力控制秸秆焚烧等污染源,空气质量持续好转。
美了乡村
也要鼓腰包富精神
2016年,全镇共实现农业生产总值6.99亿元,实现粮食总产量4.09亿吨;劳务输出2.24万人,实现劳务收入3.25亿元。
通过整合行业项目,完善基础设施,培育富民产业,积极打造独具特色的“榨菜之乡”“蔬菜之乡”“酿造之乡”。围绕榨菜、柑橘、蔬菜、粮油、小龙虾五个万亩示范片目标,培育壮大“果菜虾”特色主导产业,建成高字、白云柑橘基地1.2万亩;依托玉林、国灿榨菜厂等龙头企业,发展榨菜3万亩,建成蔬菜基地2.4万亩;依托中和特色小龙虾餐饮优势,发展小龙虾养殖5000余亩。
围绕“产业园区化,园区景区化”发展目标,紧扣“抓点示范、串珠成链、以链建片、以片促面”的工作思路,新增规模流转土地7000余亩,建成万亩大雅柑示范园、明月欧式农庄、宰山蔬菜合作社育苗基地、巨善皮球桃基地、道地药材基地等标准化、示范化产业园区12个,形成了万亩标准化、规范化农业产业带;打造以中大路、万亩大雅柑示范园骨干道路为轴的花海绿化景观带20公里,建设成都、资阳乡村旅游目的地迈出了坚实步伐。
围绕“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目标,统筹规划新村建设和产业布局。新建新村聚居点6个,改建新村聚居点2个,建成幸福美丽新村1个。推进农业与旅游、养老、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花溪谷生态休闲旅游项目正在规划;明月、龙嘴乡村旅游起步发展;明月、干沟产村相融示范点建设初见成效。
为了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以及加强身体健康的管理,2016年中和镇免费开放文化站,放映免费电影300场次;新建2个村级全民健身场地;建成明月、红光村文化室,新建三清、巨善村文化大院;完成26个农家书屋建设和管理。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4.43万余份;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84.5%以上;村卫生室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率为100%。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方朗)今年以来,桂平市加大农资市场监管,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保障农业生产安全。该市加强诚信建设,建立承诺制度和监督管理。今年该市农业局分别与辖区内400多家农资经营户签...
桂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桂平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