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地块空置多年,业主们将其用来种菜。
今报记者周如雨 文/图
近段时间,桂平市民杨瑞萍心情十分复杂。杨瑞萍于2006年向桂平市兴达房产开发公司(以下简称兴达公司)购买了一块地皮,在经历数年办证拉锯战后,该公司终于在2014年帮她把国有土地使用证办了下来。然而,兴奋之余,杨瑞萍却发现了其中猫腻:她的土地地块位置遭到开发商变更。更不可思议的是,地块的所有者还有另外11人的名字。
1
多人向房产公司购地
杨瑞萍是桂平人,2006年以前一直租房居住,由于生活不便,她一直想买地建房。
同年年底,杨瑞萍到兴达公司在西山镇大起村(实为岭头村)细汶垌开发的小区走亲戚,其间她看到兴达公司的工作人员黄江丽带人来看尚未售出的地块,于是她便上前询问。“当时看中了第一排四号地块,规格为7米×9米,售价是17.5万元。”杨瑞萍回忆说。
2006年年底,急着想建房的杨瑞萍与兴达公司正式签署了购地协议书,由于当时兴达公司关于地块的手续尚未完善,杨瑞萍只能等待手续齐全后再建房。然而让她没想到的是,这手续一办便是8年。
周永铭是桂平市油麻镇人,由于在市区没房不方便,2009年11月份,他便通过中介联系上了在上述小区购地的其中一个有意出售地块的业主。经协商,他以27.2万元的价格将地块购买,地块位置为第六排倒数第二间,随后便到开发商处办理名字变更手续。与杨瑞萍一样,周永铭同样是因为地块手续没有办好等问题,地块一直空置着,用于种菜。
据了解,兴达公司此次开发的地块共63块,已全部售出。
2
开发商声称一地多卖
经过长达数年的等待后,2014年11月23日,兴达公司通知杨瑞萍与另外一名业主到公司商谈地块一事。公司相关负责人向杨瑞萍二人表示,公司部分地块存在一地多卖现象,没有多余的地块给他们二人,现在提出两个解决方案供他们选择。
“他们提出的两个方案极不合理。”杨瑞萍说,兴达公司提出,一是退还所交的购地款,二是加价15万元,提供一套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商品房。由于无法接受这两种调解方式,他们当场回绝了兴达公司的解决方案。据他们了解,与他们有同样遭遇的还有另外10名市民。
次日,杨瑞萍一行10多人到兴达公司讨说法,希望对方解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其间,有一自称是公司职员的人拿出一份材料给他们,称“你们看了材料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记者从另一业主梁伯遂手中获得的材料中了解到,在兴达公司的宗地图上,原属于其中9名业主的地块均填写了他人名字,而这12人的名字,则被登记在由三块合成一块的大地块,即是位于宗地图上的39号、40号、41号地块,意味着他们12人共同拥有这一地块的权属。
3
一地多卖或是幌子
针对兴达公司一地多卖造成地块分配出现问题一说,杨国湛等业主认为这个说法难以站得住脚。
杨国湛告诉记者,在兴达公司的宗地图上可以看到,公司职工黄江丽占有2块地,一名为莫子项的人占有6块地,而莫子项实为兴达公司现任相关责任人的直系亲属,算上现在12人共有的地块及另一有争议的地块,完全能够满足分配,“我们现在怀疑,我们的地块是被该公司的人通过非法手段侵占了”。
杨瑞萍亦表示,现在属于黄江丽所有的3号、4号地块中,其中一块原为自己所有,当时购地协议书中亦写得很清楚,而且是与黄江丽所签订的协议,“当时还是她负责的业务,怎么不清楚这块地是我的?”
对于兴达公司为何声称一地多卖,众多业主认为,还是利益在作祟。业主周永铭坦言,近年来地块升值很快,当年10多万元购进的地块,现在起码价值约80万元,“兴达公司相关负责人或许抵挡不住利益的诱惑,动了歪心思”。
对于业主们的质疑,记者曾于6月5日、6日两天,试图联系黄江丽及兴达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但要么是电话无人接听,要么是接听后否认身份。记者联系该公司的代理律师莫子桐,希望通过他牵线与兴达公司相关负责人取得联系,但莫子桐表示,他们拒绝接受采访。
4
维权需多花心思
12个人的名字统一登记在一块地块上,涉事业主们怀疑桂平市国土局可能违规给开发商开了“后门”。“明知道这块地是我的,为什么还要给别人办证,而且还把我们这些人的名字统一到一块地上?”一业主满腹狐疑地说。
对于业主们的质疑,记者从桂平市国土局获得了解答。据该局一工作人员表示,国土部门给兴达公司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是根据该公司提供的规划图纸办理的。至于规划图纸上的地块分配问题,则是开发商与业主之间的协议,他们无权过问,“我们根据程序办事,出现这个问题他们只能找开发商协商”。
6月8日,律师赵明堂表示,虽然兴达公司涉嫌违约,但业主们想要维护自身利益最大化,还需多花心思。
赵明堂表示,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很多地块挂在公司职工或家属名下,这不属于善意取得,业主们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对方继续履行合同。
赵明堂说,由于目前地块升值很快,开发商选择违约后所赔付的金额远远低于土地增值带来的收益,所以开发商在这件事上应该会更倾向于选择认定合同违约,从而通过赔付部分违约金,达到利益最大化的目的。业主们要争取最大利益,需从聘请律师、收集证据等细节方面多花心思。
针对目前这种情况,赵明堂建议,市民拿到合同后,应尽快到国土等部门登记备案,这样不仅可以预防开发商一地多卖的问题,而且还能最大程度地保护自身利益。
新闻推荐
繁华农贸市场因何陷入萧条●经营户认为,升级改造后租金过高难以为继; ●市场管理方则认为,萧条系因马路市场和网购冲击
一楼还有很多摊点没人租,顾客寥寥无几。今报记者周伟武 文/图桂平市第一农贸市场位于市中心地段,曾经是当地最繁荣的市场。前两年,桂平...
桂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桂平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