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周小丁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
因为有了好土壤,剑阁“东宝大米”、昭化“女皇贡米”零售价在5元到15元,价格是普通大米的3-5倍;旺苍县茶叶基地被国家认定为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苍溪红心猕猴桃经过严格检验后远销欧盟、东南亚……
守护好这一方洁净的土壤,既是对家园环境持续向好的殷切期盼,更是对高水平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深切呼唤。
测土配方施肥调养分供需给土地科学“减肥”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种地的农民常常把化肥比作是粮食的“粮食”。然而,化肥过量使用、盲目使用的问题前些年在广元市也大量存在,不但损耗基础地力,增加种粮成本,还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
总量控制、科学施肥势在必行。2005年,农业部启动测土配方施肥工程,广元市同步启动。
67岁的孙荣老人是旺苍县木门镇三合村一社农民,他家种有10亩茶,这两年每亩茶年均增收在3000到4000元。孙荣收入的增加正是得益于测土配方施肥、新型肥料等技术。
“简单说,所谓测土配方施肥就是土地缺啥我们就给它补啥,这样不仅能提高肥料利用率,还能减轻因施肥不科学带来的环境污染。”市农业局土肥站高级农艺师李建勇介绍,2015年以前,农技员每年都会到各乡镇、村采集土样,根据化验结果确定肥料配方,切实改善土壤生态环境,降低土地有害物质残留,提高农产品品质。2015年后,每年进行土样数据更新。
“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后,现在每亩地可有效减少纯氮使用量约2-3公斤。”李建勇说,到2015年,广元市每个村组的土地基本都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对症下药,让每一片土地都有了适应的肥料。
截至2016年底,广元市已建成测土配方施肥整建制推进县一个(苍溪县)、整建制推进乡镇47个、整建制推进村804个。建立测土配方施肥万亩核心示范片17个、百亩村级示范片69个。
农膜、秸秆有了新去向变废为宝促“双赢”
对苍溪县永林镇金洞村种植大户杨光金来说,处置废弃农膜是件很尴尬的事:他家330亩地,每年用的地膜在170公斤左右,却最多只能回收70公斤,还不到用量的一半。“回收地膜太费劳力了,价格又低,很不划算。”
很多村民同样因为回收价格低、回收点设置不合理等原因,不愿主动回收废弃农膜。
今年初,杨光金迎来了好消息,广元市出台的《关于推进废弃农膜收集和处理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市场运作”原则,构建集销售、使用、回收、加工为一体的废弃农膜收集和处理体系。“现在回收有政府补贴,价格上去了,我们回收的积极性也高了。”杨光金笑着说。
与杨光金一样收到环境保护“福利”的还有绕城高速外侧一公里内和绵广高速两个各一公里范围内的5个县区21个乡镇96个村的村民们。去年广元市集中购买秸秆粉碎机209台,拖拉机47台,对这96个村的秸秆进行了统一收集处理利用,“这样不仅不再破坏生态环境,还能为土壤补充有机质,让村民对于秸秆从‘不能烧\’变成了‘不愿烧\’,有效地保护了环境。”市农业局副局长蒲友松说。
废弃农膜回收和秸秆综合利用的推进,为广元市面临的两个较为普遍的土壤污染问题找到了解决办法。
广元版“土十一条”落地土壤治理有了军令状
之前关注土壤污染防治的市民心中都有个遗憾,那就是广元市在土壤污染防治行动上缺少了一个“总纲领”。不过日前,从市环保局传来消息,备受关注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广元市工作方案》已于近日出台,这是广元市在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中打出的又一张“王牌”。广元版“土十一条”的推出,标志着广元市土壤治理从此有了军令状和时间表。
“广元‘土十一条\’不是照搬国家‘土十条\’,而是根据本地土壤、环境状况量身打造的,更具可操作性。”市环保局土壤环境管理科科长胡国琼介绍道,广元市“土十一条”充分体现了广元特色,如在控制农业污染上,确定了加强废弃农膜回收利用、全面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工作,而且为强化落实,方案中提出防治工作的11条任务,每项工作都明确了牵头和参与部门。
根据该方案,到2020年,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4%,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95%以上。
积极行动带来丰硕成果:2013年广元市成功创建为全省农产品产地无公害化市、2014年成功创建为沼气化市、2015年成功创建为四川省第一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今后广元市将跟着“土十一条”勾勒出的蓝图,在土壤污染防治行动上一步步走得更加扎实!
新闻推荐
本报讯(唐海涛)8月10日,笔者在旺苍县双汇片区纪工委采访中了解到,今年以来,双汇片区纪工委在辖区范围内开展“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专项整治。专项整治坚持以问题导向、教育惩处并重、标本兼治的...
旺苍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旺苍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