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新闻 旺苍新闻 青川新闻 剑阁新闻 苍溪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广元市 > 旺苍新闻 > 正文

化龙民居穿越百年光阴

来源:广元日报 2017-07-06 01:17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张欣  江涛/文

唐彪  赵恒/图   

夏至,阳光已经有些灼人。

旺苍县化龙乡亭子村里,72岁的老人杜开凡正在喂鸡,三岁的小孙女在一旁玩耍,身后的老屋静静矗立。

只一步,就迈过了高高的门槛,迈过了四百多年的岁月。

“整个旺苍可能都找不出一套保存得这么完好的老房子。”前来考察的专家说的这句话深深印在了杜开凡的心上。

杜氏老宅修建于明末清初。2008年那场举世震惊的特大地震让许多人失去了家园,可这座房屋却一点儿损坏都没有。

化龙乡川北民居建筑有四合院、撮箕口、吊脚楼等,有土墙、穿斗、木质三种结构,杜氏老宅就是是一座木质穿斗结构雕刻精美的四合院。

东厢,一间在寻常百姓家很少见的银库,显示着第一任屋主身份的不凡。“这是祖上清朝杜胜将军修的。”杜开凡告诉记者。

和杜氏老宅结构一样,修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吴家老屋也是一座四合院,目前仍有六户村民居住。

老屋依山就势,体现出建筑风格与人文融合的环境观和生态观。院子正中,吴老太正晒着麦子。高处的正殿内悬挂着“含醇葆光”、 “豪爽正气”、 “刚正延年”三幅牌匾,殿前走廊上雕梁画柱,栩栩如生。

杜开凡新房的旁边,就是杜氏祠堂。屏门顶上,精密设计的六根柱子支起八卦纂顶的戏楼,戏台上被岁月侵蚀的雕窗和护栏,还能看出精致的雕工。据介绍,当时风俗,宗族每逢丰收、过年、中举等喜庆日子,都会请戏班来宗祠唱戏。

“这祠堂没得一千年,也总有八百年!”杜开凡的老伴黄春兰已记不清楚自己的年龄,但是关于祠堂的记忆还格外清晰。“我们这儿两岁的小娃儿都晓得祠堂。“她笑道。

邻近的石川村三组,也有一座杜家祠堂,始建于清光绪19年(公元1893年),占地800余平米,为一木质穿斗结构组成的四合院。

正门东西两边共有四幅巨型砖雕,分别是“桐柳杏凰群图”、“松雀图”、 “百鸟图”和“五伦全图”。专家称,这四幅砖雕无论规模还是技艺,都堪称清代砖雕的珍品。

厚重的木门上,彩绘门神画高达三米。天井左右均为厢房,雕梁画栋甚多。该祠堂历经百余年,仍保存完好,集中体现了川北民间建筑装饰艺术和民间工艺精华,堪称一座清代建筑工艺宝库。

村民杜云才说,“每到正月,在外打工的人都会回乡祭祖,总有两三百人,祠堂特别热闹。”

如今,化龙乡明清建筑仅存36套,房屋已大部分变形,杜氏两个祠堂已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闻推荐

文化“造血” 助农奔富路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陈绍海)6月26日,在旺苍县嘉川镇五红村,58岁的村民李桂英刚跳完坝坝舞,就走进村里的文化活动室,向队友打听白花前胡的种植技术。近年来,旺苍县通过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文...

旺苍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旺苍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化龙民居穿越百年光阴)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