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响应 精准对接
□杨晓斌 本报记者 蒋静
3月23日,旺苍县普济镇龙江村贵山养羊场,产业脱贫示范户熊开贵迎来了四川农业大学的张红平教授。在简要了解情况后,张红平走进圈舍仔细检查了患病羊只的病情,从羊只咳嗽、流鼻涕、尾巴不正常和羊毛不光滑等现象,诊断为羊只患上了胸膜肺炎,并给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案和注意事项。
科技“110”助力产业发展
张红平能来到龙江村,源于“四川科技扶贫在线”的牵线搭桥。2016年,针对四川省贫困地区技术支撑少、力量弱、技术服务响应慢、时效差、服务机构协调难、效率低等问题,省科技厅启动推进“四川科技扶贫在线”建设,有序调配全省科技资源服务基层农户。
“这是全国第一家省级科技扶贫在线平台,是全省科技扶贫‘110’。不仅快速及时满足贫困户个体生产技术需求,而且提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技术支撑,实现科技服务快速精准、财政资金节约高效,受到基层农户、各类经营主体和基层科技人员的广泛欢迎。”省科技厅农村处处长吴彬介绍。
五权镇三溪村贫困户何红祥告诉记者,此前自家养的草鱼落鳞片和长红斑点,通过村第一书记袁国向县级平台推送技术需求后得到快速响应,很快对接上了高级农艺师张明建,“张老师对我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回答,让我避免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四川科技扶贫在线”平台已经整合了来自四川省各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农技推广部门等主要农业产业领域的科技人员8090名,及时提供在线技术服务。同时,为帮助没有能力和条件的贫困户通过在线平台表达精准的技术需求,组织建立了包括驻村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农技员、实体经济技术人员在内的信息员队伍9683名,帮助农户及时、准确、有效提出技术需求。
拓展功能强化产业支撑
吴彬介绍,在平台上,专家服务功能通过 “点对点”“分级诊疗”等方式,由平台信息员和专家团队解决技术需求问题;技术供给功能通过建立品种、技术、加工、储运等农业技术保障云支撑平台,为潜在使用者提供经验参考;产业信息功能通过提供产业现状、龙头企业、技术依托单位、发展趋势等信息服务,为政府、企业、专合组织等提供决策资讯;供销对接功能通过引入电商,实现了从品种、技术、加工、市场全产业链的综合服务。
旺苍县木门镇元坝村通过科学发展力图实现产业脱贫,在省科技厅的支持下建立了一处移动基站,引入了无线宽带,综合利用“四川科技扶贫在线”平台上产业信息、供销对接、技术供给、专家服务等方面的信息,通过网络实现技术有保障、信息可追溯、销路有门道、技术有指导的全方位服务,有序引导农户与客户在平台上 “直接对话”,有效消除了“销路”信息不对称的弊端,通过网络开辟致富“快车道”。
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四川科技扶贫在线平台建设。记者获悉,为保障有序运行,今年四川省将在前期6市7县试点工作基础上,按照有机构、有职能、有人员、有场地、有条件、有经费“六有”工作要求,分批启动88个重点贫困县运管中心建设,构建起省市县三级运行管理中心。同时,在线平台实施科技扶贫服务项目,强化科技扶贫服务激励机制。实施信息员服务补助,对信息员通过在线平台采集、上报需求、协助解决问题给予每年不超过2000元的后补助;实施科技专家补助,对专家依托在线平台解决产业技术问题给予每年不超过5000元的后补助,并评选重大技术服务给予专项补助。平台通过通报表扬、项目倾斜等方式,对运管中心和参与平台建设的科研单位实施考核激励。
“从前期试点推广的情况来看,不管是专家还是信息员队伍都要进一步扩大。”吴彬介绍,全面铺开后,预计四川省将组织2万余名专家、3万余名信息员 “上线”,“为四川省***精准脱贫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杜小春)3月3日上午,15位爱心企业家走进嘉陵区天星乡弥陀院村,让宁静的小山村顿时沸腾起来。当天,嘉陵区政协开展“企业帮村、界别帮点、委员帮户”天星行活动,组织部分市区政协委员、15家企业的...
旺苍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旺苍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