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新闻 旺苍新闻 青川新闻 剑阁新闻 苍溪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广元市 > 旺苍新闻 > 正文

追花逐蜜蜂儿带来甜蜜收获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2015-04-01 00:26   https://www.yybnet.net/

老谭夫妇准备提取蜂王浆。

三月飞花,正是蜜蜂酿蜜的好时节。四川省各地的养蜂人又开始了一年

的忙碌,从河西走廊到秦岭山脉,从四川盆地到云贵高原,处处都是养蜂人追花逐蜜的身影。本期《创富街》甄选三位各有特色的养蜂人,打探他们在养蜂事业中的独门秘籍和创业之路。

《舌尖》造势 老谭向前冲

◎独门绝招·品牌效应

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打开营销推广大门,养蜂人谭光树顺势而为,注册商标“谭光树蜂蜜”,跟公司签订供销合同,开设淘宝网店,把自家蜂蜜打造成家乡乐山的一个招牌产品。

◎养蜂故事

3月18日清晨,大渡河畔的油菜花飘香。央视《舌尖上的中国2》首集开篇画面中的养蜂人——乐山市沙湾区嘉农镇燎原村的谭光树和妻子吴俊英,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生活。

油菜田间的一块空隙地里,就是谭光树的临时蜂场。遮阳网下,整齐地排列着268厢蜂桶,采早蜜归来的蜜蜂 “嗡嗡”地飞进蜂桶。戴着护面罩的吴俊英,正在和两个徒弟采集蜂王浆。提浆是个技术活,过经过脉处,老谭不时叮嘱几句:“蜂匹拿捏稳,用劲要均匀!”

由于当地惊蛰前后盛花期遭遇阴雨连绵,老谭说,今年算是耽误了一季,仅采集了一吨多蜜糖,只有在蜂王浆、花粉采集上多下点功夫了。

2013年秋,央视《舌尖上的中国2》栏目组从全国30多家蜂场中,遴选“最受消费者喜爱”的拍摄对象,老谭夫妇脱颖而出。养蜂、采蜜、熬蜡、采花粉,以及生活中的嫩豆花、香肠、腊肉、泡菜等乐山特产,都被纪录片生动而详实地呈现在全国观众面前。昔日默默无闻的养蜂人,成了家乡创业者的一面镜子。

很快,在乐山市沙湾区工商局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谭光树蜂蜜”商标注册申请成功提交。

有了商标,工商局又帮助老谭牵线搭桥,把“绣球”抛给了生物科技相关公司,签订了每年20吨蜂蜜的供销合同,还可从税后利润中享受3成的红利。同时,老谭的大女儿谭文倩在淘宝网开设了“谭光树蜂蜜”网店,开店半年,网上销售额达到了10多万元。

现在,家乡的油菜花渐谢,老谭已于3月19日装车启程,前往陕西、甘肃、宁夏继续追赶花期。

◎甜蜜收获

从最初的18桶蜜蜂起家,如今谭光树已经拥有了268桶蜜蜂,年产槐花蜜、五倍蜜、菜花蜜、苜蓿蜜等原生态蜂蜜36吨,同时还有数量可观的蜂王浆、花粉、蜂蜡等附属系列产品,年总产值高达80多万元。

特约通讯员 杨长喜 文/图

小伙儿养蜂 年收入超30万

◎独门绝招·严控规模

常年保持300桶蜜蜂,只需一个人就可轻松从事养殖管理,而且不占地、无污染、投资少、见效快,年收入超过30万元。

◎养蜂故事

在岳池县顾县镇南岳庙村三组,有个年轻小伙尹凯成了当地养蜂致富的榜样。3月27日,笔者采访了他。

10年前,尹凯在湖南搞建筑期间认识了当地一位养蜂人,发现这是一个很不错的产业,便默默打定主意:以后不再打工了,要把养蜂当作自己的终生事业。

当年回家后,尹凯买回3箱蜜蜂试养,同时还订阅《中国蜂业杂志》,使自己的养蜂经验愈加丰富。一年下来,通过自繁自育,尹凯发展到了50多箱蜜蜂。后来遭遇蜂螨(蜜蜂体内的一种寄生虫),只有3箱成活了下来。他通过不断学习,掌握了治蜂螨的技术,两年下来,蜜蜂发展到了近300箱。

“一般发展到300箱左右,就不再发展了。太多了,一个人的精力也换不过来。再说,这刚好可装下一大卡车,运输方便。”尹凯说,为了保持规模稳定,他每周都要检查蜂箱,注意观察有无新蜂王的产生,一旦有了新王,就要及时把新王台处理掉,“一旦分王分家,工蜂便会减少,这将直接影响采蜜量。”

尹凯说,四川的气候适合蜜蜂过冬,春天一来便可采粉,菜花采完后,接着采槐花。一般到5月初,本地的槐花花期就结束了,他们便邀上周边同样规模的两、三家养蜂人,各自租上一辆大卡车,前往陕西。待陕西的槐花采过后,又到青海采油菜花,接着再到甘肃采荞麦,8月下旬再回到四川。

目前,尹凯还联合5家养蜂大户成立了尹心养蜂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商标,并获得了在畜牧部门颁发的动物防疫合格证,“QS认证也正在办理中,一旦QS认证下来后,我们将统一制作规范包装,争取让蜂蜜进入超市销售,从而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并带领发展更多的养蜂大户。”

◎甜蜜收获

每年下来,300来箱蜜蜂可为尹凯酿造纯天然蜂蜜5吨左右,这还不包括保证蜜蜂过冬的留存量。而尹凯做生意也很诚信,蜂蜜卖价一般在60元/公斤—100元/公斤,“即便按60元/公斤计算,每年至少也有30万元收入。”

张小松 特约通讯员 胡佐斌

中华小蜜蜂 采蜜更给力

◎独门绝招·巧选蜂种

只养“中华小蜜蜂”,这种本地蜂种适应力强,存活率高,采蜜能力更强。

◎养蜂故事

和爱人住进深山养蜂4年,从当初的50桶养殖规模发展到现在的120桶,靠卖蜂蜜一年已能挣到将近20万元……近年来,旺苍县大河乡春笋村村民贾朝全靠养殖小蜜蜂致富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

3月27日,笔者来到贾朝全的养蜂基地看到,大小一致的蜂桶沿着林间小路整齐摆放,不时有蜜蜂飞出飞进。

今年60岁的贾朝全介绍说,他于2011年回家养蜂酿蜜。“这山里一年四季都有许多野花盛开,是个饲养蜜蜂的好地方。”他说,“蜜蜂们采的都是山上的野花,其中还有好多药草花,这样酿造的蜂蜜营养价值更高,也更加畅销。”

笔者了解到,贾朝全养殖“中华小蜜蜂”酿造的蜂蜜,因为纯天然,品质好,湖南、巴中等外地商人几乎每年都是上门抢购,他从不愁销路。

贾朝全主要靠两种方式扩大养殖规模,一是主动分蜂,一是收集野蜜蜂。每年的清明节前后,他都要和妻子一起将蜜蜂进行分桶,然后背上蜂桶,到山上四处放置收集野蜜蜂。

“一个蜂箱里的蜂群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开始分蜂。”他说,“因为一个蜂群每年都要产生新的蜂王,如果不分桶,新蜂王和老蜂王在一起就会‘打架\’,会伤害蜂群的。”

贾朝全说,收集野蜜蜂只需要将蜂桶四处放置在山上,蜜蜂们就会主动飞进为它们准备的蜂巢 “安家落户”,“每年我们可以在外面收回40到50桶蜜蜂,加上家里的蜜蜂,规模就越来越大,今年可达到140桶左右。”

◎甜蜜收获

每年六月和八月收割蜂蜜,一桶蜜蜂可收割40斤左右蜂蜜。去年贾朝全养的105桶蜜蜂,收割了近2吨蜂蜜,收入17万元,“今年估计可以收割5600斤蜂蜜,按照市价每斤40元算,能有22万多元收入。”

陈彦 特约通讯员 向仕新

新闻推荐

“四道门”把住涉农项目廉洁关

9月15日,笔者在旺苍县农委部门了解到,该县近年来建立的涉农项目县、乡(镇)、村、群众“四级监管”体系犹如“四道安全门”,牢牢把住了涉农项目廉洁关。近三年来,该县实施的230余个、总投资超过20亿元的...

旺苍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旺苍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追花逐蜜蜂儿带来甜蜜收获)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