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新闻 旺苍新闻 青川新闻 剑阁新闻 苍溪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广元市 > 旺苍新闻 > 正文

从“要我读”到“我要读”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2014-12-03 00:34   https://www.yybnet.net/

小品《书香农家》

□本报记者 吴平 文/图

“我学了先进农业技术,发家致富还上了中央电视台”;“我学了怎么做饭,还会跳现在最潮的‘小苹果\’”一对青年情侣和一组中年夫妻争相表现自己的农家书屋的收获:从养生保健到农产品电商,读书不仅发展了产业,更改变了人的精神面貌。

这是2014年 “农民读书月”启动仪式上,小品《书香农家》的场景。该剧的导演、旺苍县文化馆馆长何光远告诉记者其创作初衷:“书屋啥都布置得巴巴适适,巴心巴肝地动员,农民就是不来。得想办法让农民发自内心的自己想看书了,这才得行。”

何光远发现,很多四五十岁的村民,自己不读书,但是希望孩子读、更希望孙子辈多读书。都知道知识改变命运,但是一到自己身上,惯性的力量太强了。多少年不看书,不是照样活过来了?

为了改变这种惯性和惰性,常规的“疗法”不行,得下猛药。何光远想到的猛药就是,把生活中通过读书致富的例子,搬到舞台上,让村民通过小品戏剧化的演绎,看到读书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别人发家致富,还能带动乡亲,自己才刚解决温饱?这差距太大了。”何光远说,通过这种落差带来“刺激”那些还没行动起来的村民,让凡是想改变现状的村民都 “摩拳擦掌”“蠢蠢欲动”起来。

“其实,改变也不难,虽然不能吹糠见米,但是读书没有想象的那么神秘难懂。例如西陵村村民何泽益,一开始也是用土办法种魔芋,但是质量也不好、产量也不高。”旺苍县万家乡大学生村官兼农家书屋管理员陈汉青告诉记者,后来何泽益翻了翻农技方面的书,发现图文并茂,文字也深入浅出,作为几十年的“农把式”,一看就知道以前的种植技术毛病出在哪里。现在,何泽益种植魔芋3亩多,还有1000余株银华,养鸡200多只,年收入8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村民齐动员,种植魔芋、银华,养殖土山羊,年人均增收200多元。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

那么怎么保证不同地方农家书屋的农技书和当地的特色产业是“对口”的呢?

旺苍县文广新局新闻出版股股长邵正周介绍,每年的书屋图书补充配新,一半要参考国家和省上指定的推荐目录,另有一半可以自主选择。对于后者,采购前,一定要征求各个书屋管理员的意见。“万家乡是个纯农业乡,特色产业是魔芋,就买了相关的书;东河镇在城边上,农家乐多,我们就应他们要求,买了发展休闲娱乐农业的书。业主和种植大户都反响不错,也说明他们主动、有目的阅读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小孩子的读书习惯还在养成中,一旦在学校、社区得到有效强化,很可能会伴随他们终身。”旺苍县木门镇小学老师王瑶从教育学的角度谈道,“至于成年人,如果要‘后天\’培养读书习惯,必须内心有强烈的阅读欲望,才能维持他的读书行为;否则‘运动式\’的读书,效果肯定会差强人意。”王瑶认为,自我激发的动机有多种,多挣钱改善生活是一种,此外,获得丰富的人生体验也是一种。后者之于留守妇女,尤其有助于他们走出小我的局限,挖掘自身潜力。“期待通过每年一度的 ‘读书月\’,激发更多农民向上、向善发展的动机,切实用知识和智慧改变家乡面貌,让自己变得更好,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好。”

新闻推荐

*** 实现减贫人口129万

□本报记者刘佳2014年,四川省各地聚力推进***、干部结对帮扶、金融扶贫、社会扶贫等,为全省扶贫事业插上有力翅膀。记者1月9日从省扶贫移民局获悉,四川省2014年度扶贫目标任务已圆满完成,全省投...

旺苍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旺苍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从“要我读”到“我要读”)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