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新闻 旺苍新闻 青川新闻 剑阁新闻 苍溪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广元市 > 青川新闻 > 正文

走进青川郝家坪战国墓葬群

来源:广元日报 2017-07-16 01:18   https://www.yybnet.net/

郝家坪战国墓葬群保护标志及大门

郝家坪战国墓葬群重点保护范围局部现状

贾琳文/图

1979年,因为一座古墓的发掘,因为一件文物的出现,被国内外史学、考古、古文字、书法界的专家证实,青川曾有过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借用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徐中舒的一段话说:“我们有幸生于今天,看到2300多年以前的一位高明的书手,用秦武王时间官府通用民间认识的字体写下100多字田律,给我们解决了历史上有争议的问题,更正了一些错误的结论,也给我们展示了隶书的起源和发展的情况。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考古发现,是多么重要的一件历史文物啊。”

他说的这了不起的考古发现和这很重要的历史文物,到底是指什么呢?

了不起的考古发现

1979年1月,青川县乔庄镇城郊的农民王文聪准备在离县城约1公里处的郝家坪修建房屋,当基脚挖至1米深处时,发现下面的土质松散,稍下出现木板,撬开木板后,用锄头钢钎等掏出了一些陶、铜残片。县上有关部门得知后,即派人到现场察看,断定为古墓葬,随即通知四川省博物馆,与之共同组成发掘小组,在位于双坟梁中下段,背倚桅杆梁,前临乔庄河,位居县城与北井坝分界岭处的郝家坪发掘出了一座墓坑按坡形逐层排列,面积约3300平方米的战国墓葬群。

从1979年1月到1980年7月,专家们共清理72座墓葬,共计出土了以生活用器为主的400多件随葬器物,其中漆器177件,陶器124件,铜器58件,竹木器50件,中有两件木牍,其中一件因太过残损,不能辨识上面的内容,另一件比较完好,字迹清晰可辨,即轰动国内外的青川战国木牍。在发掘出的器物中,漆器制作特别精良,上面的纹饰有龙、凤、鸟、兽、鱼、云纹、花草及各种几何图案,雕刻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青川郝家坪战国墓葬群中,多数为土坑竖穴木椁墓,大量施用白膏泥(这是楚墓葬制的特点之一,也是四川地区与船棺葬不同类型的战国墓葬),像这样数量众多、墓葬集中的木椁墓在四川地区还是第一次被发现,它的出现在当时的考古界掀起了轩然大波,通过考证,专家们得出了如下结论:

——青川郝家坪战国墓群是四川省内数目最大,保存较好的一批棺椁墓。

——青川郝家坪战国墓群在考古界、史学界、古文字界、书法界都有着重要的位置。

青川郝家坪战国墓群中出现的器物,改变了许多学界的看法,推翻了许多对历史的定论。

随着研究的深入,专家们认为:

青川郝家坪战国墓葬群的形制、随葬器物是楚文化的特征,隶书书写的先秦田律木牍、秦半两是秦文化的代表,陶器、“成亭”铭文的漆器又是研究巴蜀文化的重要史料,因此,郝家坪战国墓群对研究秦文化、楚文化、巴蜀文化三者之间的文化关系及秦灭蜀进而统一全国所采取的政治措施的诸多方面,如钱币的统一、文字的统一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青川郝家坪战国墓群依其历史年代应为战国中期至晚期的墓葬群,四川在这一时期,多是巴蜀墓葬,青川却是楚墓葬,而且是最大的墓葬,更是研究中原文化如何进入巴蜀的重要史证。较为集中地反映了战国时期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迁秦民途经昭化,沿白龙江、浔江而上进入青川乃至巴蜀的历史事件。(见《华阳国志·蜀志》记载:“秦灭巴蜀后,因戎伯尚强,乃移秦民万家实之。”《史记·货殖列传》云:“秦破赵,迁卓氏……诸迁虏少有馀财,争与吏,求近处,处葭萌。”)

青川郝家坪战国墓群的出现,证明了青川在古时并非是蛮夷之地,荒凉之所,早在2300多年前,这里就是一个繁盛的家园,是秦、楚、巴文化交融的地方,是古时候移民入川的必经之处,所以,说它是一个了不起的考古发现实不为过!

重要文物——战国木牍

自从郝家坪战国墓葬群被发现后,青川成了被关注的焦点,而真正让青川名扬海内外的,就是徐中舒先生所说的那一件“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物”——青川战国木牍。

当时,在郝家坪50号秦墓墓边箱内发掘出土了两件木牍,一件长46厘米,宽3.5厘米,厚0.5厘米,表面已斑驳不清,不明有无文字;一件长46厘米,宽2.5厘米,厚0.4厘米,正、背面皆有墨书文字,计150余字,这件得以重见天日的有文字的木牍就是大名鼎鼎的青川木牍。

此木牍正面书写的内容是先秦在灭蜀国七年以后,秦武王命丞相甘茂等修订并颁布的律令,即关于保护土地、维修道路桥梁、疏通河道等内容,背面是与该法律有关的记事。

木牍正面共有三行可辨识的字,一般释读为:“二年十一月己酉朔朔日王命丞相戊内史晏口口更修为田律田广一步袤八则为畛亩二畛一百道百亩为倾一千道道广三步封高四尺大称其高捋高尺下厚二尺以秋八月修封捋正疆畔及发千百之大草九月大除道及除阴十月为桥修波堤利津口鲜草虽非除道之时而有陷落败不可行相为之”。

综合众多专家研讨的情况,目前对木牍上的文字比较通行的释读为:二年十一月己酉朔朔日,王命丞相戊、内史匽、民臂更修《为田律》:田广一步,袤八则,为畛。亩二畛,一百(陌)道。百亩为顷,一千(阡)道。道广三步。封高四尺,大称其高。寽(埒)高尺,下厚二尺。以秋八月修封寽(埒),正强(疆)畔,及癹千(阡)百(陌)之大草。九月,大除道及阪险。十月,为桥,修波(阪)堤,利津梁,鲜草离。非除道之时而有陷败不可行,辄为之。

该木牍整篇用墨笔隶体书成,牍上三行墨书被专家认定为战国晚期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的手迹,被视为目前年代最早的古隶标本,是战国晚期秦国拓辟疆域扩大领地的重要证据之一。它的出土把隶书的形成年代推到了战国中后期,是文字学史上最为珍贵的资料。

战国木牍在青川郝家坪出土后,关于郝家坪战国墓葬的学术研究、文学杂谈、社会活动非常活跃,有关专家、学者纷纷撰文,对牍文文字作了释读和考证,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当时法律所规定的土地田亩制度,先后有五十多篇研究文章对此进行讨论。美国《源流》杂志、国内《四川文物》、《书法》等陆续刊登这些文章。一时间,青川县随战国木牍声名远扬,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专家们关注的焦点。

青川木牍上的文字为墨书秦隶,结体自然,布白疏朗,秀劲清丽,有轻松恬淡之美,笔力沉静,笔势流畅,笔法自然生动,足以说明此木牍是当时高手所书。此牍纵有行、横无格,字距大、行距小,字形方扁,取横势,起笔使用藏锋,且有明显的蚕头,左长撇已被汉隶所继承。用笔的动势和笔迹清晰地表现出起止时回锋和出锋的变化,向右方向的末笔已显露波挑之势,笔势、笔顺、笔画的连结方式已为汉隶创拟了模式。作为大篆快写趋向隶书的过渡期作品,青川木牍还夹杂着许多篆体字,显示了与其隶变母体——同时代金文的一致性和延续性,而这些与以上所述都是早期隶书明显的特征。

一直以来,以70年代初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为最早的物证,史学界都认为隶书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由一名叫程邈的衙吏始作。但青川战国木牍上的隶书文字,比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早80年!也就是说,早在2300多年前,青川人就在木枋上用隶书文字,写下了秦武王《更修田律》的文书,因为青川木牍上的文字记载和书写特征,证实了郭沫若先生生前的推断:小篆与隶书可能同时出现,解决了书法界争论千年不休的隶书起源问题,青川木牍由此打破了隶书源于小篆之后的史家千年定论!

遗憾的是,虽然青川战国木牍其所承载的史料的重要性已得到学术界的公认,经过多年来许多学者专家的探讨研究,已有很大收获,但正如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现任中国文物研究所出土文献与文物考古中心主任的胡平生先生所言,青川秦木牍所反映出来的田亩制度内涵十分丰富,目前仍有许多问题无法取得一致的意见,讨论仍将继续下去。

在学界很有影响的学者江治国曾在他的《战国竹简书法研究及中国书法史论反思》中这样深情地说过:“青川木牍不过是无数战国秦简之点滴,正因为我们看不见那无数,而唯有此点滴,这点滴才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唯有这点滴我们才可以去想象楷书的童年,隶书的童年,《熹平石经》的童年。从东汉楷隶回首战国秦简,我们就不得不把视线投向那无数黑暗中透出的点滴的光芒,我们不得不珍惜青川木牍的每一点画……”

珍惜青川木牍的每一点画。说得多好啊!

因为,它是如此重要,是如此值得我们珍惜——

它上面的文字记录了秦统一前田制变化的史实及整治田亩的具体规定,对研究古代土地制度及社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它为研究先秦田律、探索商鞅变法和先秦的土地制度以及中国文字发展、早期隶书等提供了实物资料;

它证明早在2300年前,青川就是一个按律行事的地方!它证明,青川早在2300年前,就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战国墓葬群研究任重道远

2010年3月31日,在距郝家坪战国墓葬群不远的乔庄初中又发现了战国古墓,4月3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入发掘现场,发掘出战国古墓29座,随葬器物50多件,除漆器、陶器、铜器外,还有许多带有纹饰的、内容丰富、体现了贫富差距的代钩,另外还出土有一枚铜印,铜印上的两个字,至今还无定论。

在发掘工作告一段落后,曾经参加过1979年郝家坪战国墓葬群发掘工作的文物专家李召和、文物专家林向及四川省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周科华、发掘项目负责人孙智彬等专家学者认为:

——四川境内发掘出来的与青川战国墓葬群同时代的墓葬中,多数是巴蜀墓葬,而青川却是典型的楚墓葬,而且是最大的墓葬群,实属难得,应该重视。

——青川战国墓葬群应该提高到国家水平来重视,因为青川在过去是一个很重要的移民要道,既然墓葬在此,那么遗址在哪?这里面学问很大,很有文章可做。

——在青川战国墓葬中出土了许多材质不一、内容丰富,体现了很大贫富差距的代钩,因为代钩是巴蜀文化中没有的,而且,这些代钩同时出现在同一墓葬群中,证明墓葬并不是同一家族所有……这诸多迹象表明,在四川这个移民大省中,古时入川的第一站就极有可能在青川,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向,应该引起各方重视。

新的发现,给我们带来了新的疑团,新的发现,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新的发现,让我们认识到了我们目前工作中的许多困难和短板:

——虽然郝家坪战国墓群有着很高的历史及研究价值,其巨大的价值现在在专业领域虽然有着较高的声誉,但对于大众来说,知晓郝家坪战国墓群价值和意义的很少,对郝家坪战国墓的了解非常有限,在有效保护郝家坪战国墓葬群的同时还没有充分发挥郝家坪墓葬群的社会价值。

——在郝家坪战国墓中发掘清理出来的陪葬器物多为生活器物,为墓主人日常生活用品,集中反映着战国中晚期时代青川的众多工艺水平和社会形态,这对我们认识和了解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分散的馆藏和较为滞后的研究使得这些内容尚未系统展现。

——由于历史原因,郝家坪战国墓葬群的价值现在只能在相关文物史料上查到,而与之相关的实物资料仅为郝家坪墓址和分散在各个博物馆的出土器物,且出土器物与出土地长期分离,从而留下许多遗憾。

——四川省内战国时期的墓葬主要有船棺、棺椁墓、崖墓等几类,其中,对于四川木棺椁墓的研究一直滞后,对于木棺椁墓在四川境内的传播、沿袭与改动等有着许多空白之处。对于研究其所代表的中原文化(包括秦文化、楚文化等)对于四川的影响以及在巴蜀境内的演变,尚有许多难题和空白需要探索与发现,目前还没有设立相应的研究中心,不能推动其相应的研究,不能让其发挥应有的价值。

如此看来,青川郝家坪战国墓葬群的研究,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青川的文物研究和保护,还任重而道远。

新闻推荐

好雨知时节——青川县检察院誓让凉水镇旧貌换新颜

杨勇本报记者刘乾辉使出洪荒之力,务必决战决胜!6月30日,上半年的最后一天。行走在青川县凉水镇学房村的悬崖峭壁间,采访脱贫攻坚工作。仰望“帽儿都要望脱”的漆树垭山巅,脚下是玉带般的水泥路缠绕山...

青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青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厉害了,我的姐!2017-07-14 06:01
评论:(走进青川郝家坪战国墓葬群)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