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祖全在采摘菌菇。
□何智敏特约通讯员 周超文 文/图
“我们专合社虽然是第一年种植培育杏鲍菇,但12万根菌棒平均每天都要产500多斤菌子,每天直送泸州的两家大型超市,批发价每斤都是16元。加上配套种植的姬菇,预计从去年10月到今年5月,专合社103户社员户均就可增收8000元。”近段时间,泸州市江阳区黄舣镇马道子村党支部书记杨祖全每天都满怀喜悦地来到生产杏鲍菇和姬菇的恒温大棚,同专合社员一起管理采摘菌菇。
马道子村是黄舣镇的产业新村,近几年,该村背靠泸州酒业园区,大力发展生态有机高粱种植,并通过轮作油菜,让村民逐渐走上了产业脱贫致富之路。然而,由于油菜和高粱种植季节性强,管理轻松,在每年8月高粱收获后这段时间,村民大多开始轻闲起来。为了让村民在农闲时间多一条产业增收路,村干部们对泸州市场和各大超市作了调查,发现在冬春这段时间,正是杏鲍菇和姬菇上市的好时节。然而,由于受生产原料等限制,泸州市场和超市里出售的杏鲍菇几乎都来自外地,泸州本地基本不能大规模培育杏鲍菇所需的菌棒。
“我们当地不能规模培育菌棒,我们为啥不能去能培育的地方呢?”杨祖全当即决定,将菌棒培育地选址在青杠锯末原料丰富的青川县,异地培育菌棒,然后将菌包棒运回泸州生产菌菇,保证鲜菇即采即卖。同时组建起泸州秋硕农产品专合社,首批就吸纳了103户村民加入。
为了避开菌菇上市高峰,让杏鲍菇卖上好价钱,去年6月,杨祖全同专合社社员陆续开始生产培育菌棒,并于8月下旬将培育好的菌棒陆续运回泸州静养于恒温房,等到10月市场上的菌菇量减时再规模生产投放市场,满足市民的需求。
2016年,泸州秋硕农产品专合社就培育菌棒达到12万根。“一根菌棒的生产培育(含运输)成本为5元,但一根可采三茬1.5斤,按每公斤16元计,一根菌棒可卖上12元,除去5元成本,预计每根菌棒获利7元。”杨祖全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刘伟)近日,青川县教育局采取多项措施,全面做好新学期开学工作,确保新学期各学校开学工作井然有序。该局具体措施为:全县各校(园)长均提前到岗,认真组织研究开学工作,制定各类工作计划,积极应对开学工...
青川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青川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