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日,村民李国明正在饲喂土鸡。
□本报记者 周金泉 文/图
历经两年脱贫攻坚,在年末岁尾之际,一个喜报在大山深处的青川县黄坪乡解放村传扬开来。
“最近经过自查评估,我村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已达到元,已基本符合贫困村退出的标准。”月日,解放村村支书李天寿高兴地说,“而且,全村贫困发生率低于3%,整村脱贫基本已成定局。”
这是黄坪乡脱贫攻坚取得的又一个胜利。此前,黄坪乡顺利实现了群丰村、建设村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今年计划完成新生村减贫户人也已大功告成。黄坪乡脱贫攻坚有何高招?记者调查发现,其中至为关键的一招,就是整合扶贫资金,立足产业发展规划,寻求增收致富产业。
种养业双管齐下
荒山荒坡求效益
月日,正在地里劳作的贫困户赵正明前不久刚刚搬进了新房,而他今年繁育的魔芋种子也让他小赚了一笔。他说:“现在村里种魔芋的多,我才点了两亩多魔芋种子,今后大量出售种芋。就更有赚头了。”
走进贫困户王文富的家,门楣上一副“人富家和五湖韵味浓,国泰民安四海风光好”的对联,表达了主人扬眉吐气之情。“我养的牛都放到山上吃草去了,生态得很哦。”王文富高兴地说,“去年我跟人打伙养牛,今年我单干,分了3头牛,已经卖了1头,得了元。另外的两头母牛,我自繁自育,不久前才下了1头崽。”
据李天寿介绍,近两年来,包括贫困户在内,全村农户利用荒山荒坡种植魔芋亩、乌药亩、黄柏亩、天麻窖、茶叶亩;养殖生猪头、土鸡只、中蜂箱。种植业和养殖业齐头并进,助力群众增收致富。
补助资金“及时雨”统筹规划“短中长”
解放村仅仅是一个缩影。短短两年时间,在黄坪乡的群丰村、建设村、解放村等山高坡陡、石多土少、农业产业几乎没有的贫困小山村里,已是药材遍山、畜禽满圈,农业产业脱胎换骨。路径何在?
乡党委书记罗榆皓介绍说,该乡首先将脱贫攻坚作为全乡中心工作,明确乡党委、乡政府脱贫攻坚主体责任,乡党委书记、乡长脱贫攻坚第一责任,把脱贫攻坚具体任务落实给每个乡干部,乡党委会每周至少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1次以上。“整合各类扶贫资金,科学编制脱贫规划和项目实施方案,全力推进项目实施进度。为此,积极落实了人员保障、资金保障和政策保障。”
解放村第一书记张韬深有感触地说:“这首先是资金的激励。仅以解放村为例,这两年,各级投入解放村的扶贫资金就达.9万元,用于产业的扶助资金就达百万元。”
据记者了解,仅***到户补助资金,黄坪乡党委、政府就针对贫困户发展魔芋、天麻、生猪、牛羊等种植、养殖产业给予额度不等的补助资金。
“我认为结对帮扶机制非常重要。乡里的干部和职工与帮扶单位工作人员‘1对1’的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为贫困户发展产业指路。”李天寿说,“乡上特别为我们制订和完善了年至年发展规划,引导村民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
据记者了解,黄坪乡的群丰村、建设村、解放村均已制订了“长、中、短”相结合的产业规划:短期是魔芋、土鸡等“短平快”项目;中期是牛羊;长期是茶叶和黄柏。
(下转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田明霞)近日,由绵阳市文学与书画艺术研究院、广元市青川县委宣传部主办,《剑南文学》杂志、广元市青川县作家协会承办,唐家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协办的为期三天的“文学看青川,醉美唐家河”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