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谢家平 本报记者 徐凯
5月初,记者走进青川县黄坪乡张家村3组,手术后不久的唐大秀正在家中休养。
“我去年被切除了一部分肺,同时得了骨肿瘤,手术和住院花了4万多元,除新农合报销2万多元外,还享受了1800元医疗救助。莫小看这1000多元,对于我们贫困户来说,作用大得很哟!”唐大秀说。
青川县正着力构建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对困难群众实施多元化综合救助,有效改善了困难群众生活。
新型社会救助体系覆盖城乡
去年初,青川县委在开展大调研和大接访活动中发现,尽管灾后重建已经胜利完成,但全县还有部分群众因灾因病返贫,困难群众达9万余人。如何有效改善困难群众生活,成为青川县委、县政府关心的首要问题。
该县决定,探索建立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以返贫基层干部救助、贫困党员救助和老党员定补、医疗救助等为主要内容,以临时救助为补充,与住房、教育、司法等救助衔接配套,惠及城乡贫困家庭。
救助面这么大,钱从哪里来?广元市委常委、青川县委书记向此德说:“民生的事是天大的事,压缩其他开支也要首先保民生。”
通过核算,该县决定每年从县本级财政和捐赠资金中安排500万元,用于救助支出。
2011年3月24日,青川县惠民帮扶中心成立。为了做到救助全覆盖,该县陆续出台了贫困热线救助、白血病患者医疗救助、火灾受灾户救助、洪灾救助、因灾因病返贫基层干部救助、贫困大学生救助、中小学生资助、贫困党员救助及80岁以上老党员定额补助、司法救助和贫困残疾人救助十大社会救助制度,救助内容从单一的生活救助向多元化的综合救助发展,救助保障政策由“特惠型”向“普惠型”发展,做好“大民生”工程。
青川县县长罗云说,为了保障社会救助工作持续健康开展,该县建立健全了由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财政、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20个部门为成员的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上下联动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格局。
为3万余名困难群众“雪中送炭”
在乔庄镇一间小药店里,下岗工人、肢体残疾的吴河青正用一只手为顾客取药。本来可用药店维持生活的他,因孩子生病致贫。“去年10月,我的孩子吴霜在华西医院检查出患白血病。在大家的关心下,孩子得到及时治疗,治病花了8万多元,救助政策解决了1万元,今年又可享受一次救助,减轻了我们的负担。”
截至今年3月,该县共资助白血病患者27人15.6万元;对生活特别困难的家庭实施临时生活救助和二次医疗报账,共救助4045人次579.17万元;下拨乡镇临时救助资金604.51万元,用于解决困难群众一般性疾病救助和临时生活救助;对388名特别困难家庭发放救助资金88.52万元;对699名年满80周岁老党员发放定额补助资金14.3万元;救助因病返贫基层干部、贫困党员698名26.11万元;司法救助37人次38.75万元。到今年3月底,发放各项社会救助资金达到4137万元,3万余名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有效救助。
“救助政策助我上大学,我一定努力学习,用实际行动感恩社会。”去年考入大学的苏仕燕告诉记者,“5·12”汶川特大地震使她家房屋全部垮塌,父母遇难,她只好寄居在干妈家。考上大学后,她一度为学费四处奔波,青川对贫困孤儿的救助政策助她顺利入学。
据青川县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左万雪介绍,该县针对因自然灾害、重大疾病或意外事故造成的孤儿、单亲、残疾家庭,以及家庭主要劳动力因伤病失去劳动能力等特殊困难家庭的青川户籍大学生,每人给予一次性救助,资助金额1000元至8000元。目前,已资助22780名师生,发放救助资金和奖励资金2485.87万元。
新闻推荐
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回答。对于阿坝州红原县邛溪镇热坤村的索木滚老人来说,幸福就是住在安稳的定居房里,老有所养;对于广安市武胜县街子镇居民杨朝洪来说,幸福就是镇上人气越来越旺,自...
青川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青川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