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查房
研究手术方案
为患者实施手术
日前,利州区一名患有松果体肿瘤的孩子到北京寻求治疗,因无力承担50万元医疗费回到广元后,竟在市中心医院花费不到10万元就得到了治疗。松果体肿瘤手术是神经外科的高难度手术之一,市中心医院的成功开展,成为目前川内地市级医院极少开展该类手术的医疗机构。
本报记者梁译
厄运突降10岁男孩患肿瘤
患儿杨某家住利州区,家境贫困。几年前父母离婚,孩子与父亲相依为命。
贫困的生活环境中,孩子处处表现得比同龄孩子懂事,懂得体贴和关心父亲。为减轻父亲经济和思想负担,孩子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只要能自己解决就尽量自己解决。然而,这个懂事的孩子却不知一场厄运和不幸悄悄向他降临。
两年前的一天,孩子突然不明原因出现头部胀痛,最初为阵发性胀痛,后来逐渐发展为经常性发作。为不让父亲担心,他强忍着不将自己的疼痛告诉父亲。但是近几个月来,孩子感觉头痛逐渐加重,看东西呈重影,反复恶心、呕吐。
孩子的异常症状引起了父亲的注意,于是立即将他带到医院就诊。经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提示,孩子为松果体肿瘤伴梗阻性脑积水。
“松果体肿瘤大多为恶性肿瘤。”得知孩子的病情后,父亲犹如遭遇晴天霹雳。
“哪怕是倾家荡产,我也要给孩子看病!”父亲立即带着孩子到成都、北京等地寻求治疗。
千里寻医
在北京一家医院咨询时,专家告知孩子的病可以治疗,但手术、化疗等各种费用大概需要50多万元,即使医保报销还需要承担不少的费用。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专家提到医保时,父亲才发现自己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由于经济困难,一直没有给孩子购买医疗保险,这意味着孩子治病的所有费用都需要自费。然而家里已经穷得叮当响,这之前的费用都是靠亲朋好友资助的。
看着孩子的病情一天天加重,父亲心急如焚。
今年3月的一天,一位好心人给孩子的父亲建议:听说广元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近年来做了很多高难度脑肿瘤手术,不妨把孩子送到那里去试试……父亲立即将孩子送到市中心医院。
“这个孩子命运多舛,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帮助他。”听了孩子的情况后,神经外科主任印晓鸿博士深感同情,立即对孩子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同时组织神经中心专家为孩子制定治疗方案。
松果体被称为大脑的“第三只眼”,它位于颅腔中心,是离表面最远的结构,其周围被大血管包围着,且紧邻胼胝体、丘脑、脑干、大脑大静脉、大脑内静脉等重要结构。
松果体肿瘤是一种始于大脑中心的松果体内或周围的脑肿瘤,虽然通常不会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但可因继续生长压迫周围的丘脑、脑干等而引起问题。手术操作空间就只有几毫米,肿瘤和脑组织边界不清楚,稍有不慎可危及生命。因此,松果体肿瘤手术切除是最困难的神经外科手术之一。
在显微技术运用之前,手术致残率在60%以上,致死率高达30%以上,成为神经外科手术最困难部位之一。近年来虽然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广泛应用、神经麻醉的进展,手术致死率和致残率有所下降,但仍为神经外科的高难度手术之一。
“肿瘤和脑组织边界不清楚,全切脑组织势必受损……”结合病情,专家组决定切除80%-90%病灶组织,疏通脑积水通路,缓解脑积水症状,获得病检后采用放疗,降低手术风险,达到治疗目的。
印晓鸿说,患儿的肿瘤位于中脑松果体区,周围临近重要的生命中枢和神经核团,且病变较大呈侵袭性生长,已经造成梗阻性脑积水,手术的风险和难度都非常大。但松果体肿瘤多为生殖细胞瘤,对放疗普遍敏感,术中只需对肿瘤进行大部切除,打通脑脊液通路,缓解脑积水,明确病理诊断,进一步行放射治疗,患儿获得满意疗效的可能性还是非常高的。
充分分析了手术风险和治疗方案后,印晓鸿与孩子的父亲进行了深入沟通。简要为其讲解手术难度、手术风险后,详细介绍了手术方案和治疗措施,并得到了患者家属的充分信任。
“印医生,你简直就是华佗在世,把孩子交给你我放心!”
“孩子交给你,你努力就行。能治好就最好,实在治不好我也没有遗憾……”通过医患沟通,孩子的父亲对印晓鸿耐心细致的讲解十分感动,他说,孩子的病情他也知道,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又没钱在北京治疗,十分感谢家乡的医生能援手相助。
团队作战精准治疗施仁术
经过充分术前准备,在神经医学中心主任何明方亲临手术现场指导,麻醉团队和神经电生理监护团队的通力配合下,由印晓鸿主刀,林峰、何双印等医师协助,对患者实施显微手术。
术中,经神经导航精准定位,全程神经电生理检测,显微镜下分块大部切除肿瘤并打通三脑室,彻底解除梗阻性脑积水,对周围脑干及神经核团起到了很好保护。术后患儿恢复良好,无任何神经功能障碍。
术后,经病检提示为生殖细胞瘤(无性细胞瘤),属于对放射治疗敏感的肿瘤。神经外科进一步与肿瘤科开展多学科合作,肿瘤科主任徐成亲自为患者做了放疗计划,进行残余病灶和全脑室放疗,经过两个阶段共计一个多月时间的放射治疗,残余病灶全部清除,患儿恢复良好,总共花费不到10万元。
这个成功治疗的病例,受益于市中心医院深入贯彻落实“人才强市”战略,实施“人才强院”带来的实惠,更是市委市政府高质量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系列政策落实带来的福祉。
师出名门10年神外手术突破2000例
市中心医院在助推川陕甘结合部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中,把“精准治疗”作为提升危急重症医疗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通过整合院内资源成立了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购置了“术中导航”、神经内镜、电生理检测等高精尖设备。
该院历来把人才视为医院发展的关键,作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随着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尤其加大对成熟型高层次医疗技术人才引进力度。
去年11月,该院在深入贯彻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中,成功引进印晓鸿等一批医学博士,为川北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注入了高层次、成熟型医学人才团队。
今年39岁的印晓鸿师出名门。硕士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师从重庆医科大学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孙晓川教授;2019年博士毕业于四川大学,师从川大华西医院博士生导师、神经外科主任徐建国教授。期间曾赴德国深造神经外科医学。
印晓鸿毕业10余年来,一直从事神经外科工作。2010年硕士毕业参加工作,2011年、2012年开始担任主刀医师,几乎参与过所有神经外科手术。每年开展神经外科手术达200余例,处理、治疗了大量复杂病例,至今已有2000例手术的经验积累。期间,还多次到重庆、成都、北京、上海、西安以及德国、伊朗等多地学习进修。
“广元为我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这里的宽松环境深深吸引了我。”在印晓鸿看来,广元地处重庆、成都、西安、兰州四大城市几何中心,目前正在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区域医疗中心,为青年才俊实现理想抱负搭建了舞台。
印晓鸿被引进市中心医院后,该院神经外科手术团队成员全部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青年医师,成为推动医院进军神经疾病医学领域的生力军。
目前,该院神经疾病医学中心神经外科手术团队在印晓鸿的领衔下,相继组建了颅底肿瘤、脊髓脊柱、功能区深部肿瘤、神经功能组等亚专业组,并与肿瘤科、影像科、病理科等针对颅内肿瘤常规开展多学科合作。对颅内肿瘤的术前诊断、手术方案的制订、术后放化疗方案的实施常规进行充分讨论,做到专业化和精准化的治疗,极大地提高了颅内肿瘤诊治效果,为川北地区和川陕甘交界区的脑肿瘤患者带来福音。
编后▲
“十三五”以来,市中心医院在建设川北区域医疗中心工作中,把高层次医学人才团队建设作为医院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高水平医疗服务和促进健康扶贫的重要举措。2019年至今,该院成功引进神经外科医学博士印晓鸿、肝胆外科医学博士邹澍、骨科医学博士李志琳、胃肠外科医学博士邵新宏、药学博士杨雪琴、药学在读博士鲁永平、神经内科在读博士何时旭,以及皮肤医学博士后蒋志洪。这8名医学博士的引进,为加速川北区域医疗中心“名医、名科、名院”建设和助推川陕甘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印晓鸿简介
印晓鸿,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德国归国学者;四川省医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四川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卒中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创伤专家委员会委员。
擅长颅内肿瘤、椎管肿瘤特别是复杂颅底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及内镜手术治疗;脑血管疾病的显微手术治疗和介入治疗;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和球囊压迫治疗;帕金森氏病等运动障碍性疾病的DBS治疗;颅脑创伤的综合治疗等;技术水平得到业内普遍认可,达到国内先进。
主要致力于颅脑创伤、脑血管疾病和颅内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目前承担省市级课题3项,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杂志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SCI收录4篇,主编专著1部。
新闻推荐
5月29日下午,利州区盘龙第二小学校园内洋溢着欢声笑语和浓浓爱意。当天,广元市三新供电服务有限公司河西供电所负责人一行...
广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