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初秋,驾车出游。路过广元,很想顺道看看风景秀丽的明月峡。高速公路宛如一条天路,在崇山峻岭中驾空而过。方知已与明月峡失之交臂。
回程时,特地驶出高速,到此一游,以弥补出行时落下的遗憾。
连绵的秋雨,让峡谷中的江水变得浩浩汤汤,泥水混浊,颇似黄河“一碗水半碗泥”的印象。明月峡,拥抱着这滔滔的嘉陵江水,尽展无限风光。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唐朝的李白,如此地感叹蜀道之难。峡谷两岸,果然峭壁千仞,仿佛是威力无穷的河流,将一座山峦从中劈开,杀出的一条血路。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千年以后,大自然的景色依旧雄峻,但人类的活动却早已存在。古老的明月峡,不再是不可逾越的天堑,木构栈道、川陕公路,一上一下,并列其间。明月峡,从依稀的影象中走来,清清晰晰地呈现在我的眼前。
木栈道,于峭壁上悬空架设,距江面约三十来米,曲曲折折,傍峡而行,非常险峻和刺激。凭栏而眺,大山巍峨,飞鸟难纵;江流滔滔,冲波逆折;亭阁、瞭望台、旌旗,在古树藤萝中时隐时现……眼前的场景,仿佛回溯到了千年前的古代,正置身于一个兵家必争、浩气烈烈的古战场。
我驻足观察,崖壁上有大量古人开凿的孔洞,每个孔洞,约有半个人体大小。在古代,工匠们在峭壁上悬空作业,用一凿一锤,将洞穴开凿出来,再于其上架设栈道,其艰难可想而知。正如太白所云:“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这,应是古人们构筑栈道的艰辛写照。
从栈道出口步梯而上,便上了旧时的川陕公路。这是一条半隧道式的公路,三面岩石,一侧采光。有些地方,伸出的岩石以石柱撑着,平望过去,如一个个镂空的洞穴;有些地方,就让岩石凌空悬着,有如张着血盆大口的“老虎嘴”,这个比喻非常形象,远远看去,人们还真像在虎口中往来行走……
这段公路建成于1936年,凭借着开山机的功力,匠人们硬是在绝壁上拦腰凿出了这条宽大的公路!集交通、奇观于一体,而成为明月峡的标志性景观。
川陕公路凿通以后,在日后的抗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隔江相望的峡谷西岸,直壁飞泉,郁郁苍苍。不时有火车隆隆驶过,在隧道和桥梁上往来穿行,那是新中国时期建成的宝成铁路。它比川陕公路晚了整整二十年,但却发挥着比川陕公路更为重要的交通大动脉的作用,且如今仍在使用。宝成铁路与川陕公路隔江相望,都是明月峡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工程。
高山大川,气势磅礴!这是置身明月峡中的切身感受。明月峡是自然的奇观,更是人类征服自然的见证!
离开明月峡,我们继续前行,川陕公路已经改道;京昆高速,以长达八公里的明月峡高架桥梁,在崇山峻岭中蜿蜒延伸,宛如一条凌空的巨龙;西成高铁,更是架起了川陕两地的快捷通道。且看今朝,好一个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古今对照,焉可同日而语。
蜀道难,在我们无数先人和今人的开拓与征服中,早已成为过去式。倘若太白有知,也一定“当惊世界殊!”了。
作为在人类文明史上有过重大贡献的川陕通道,曾经的明月峡已经封闭,成为一个集自然风光、古道遗存和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景区。大量的石刻造像和诗词碑刻,无声地讲述着它的过往——五丁开道、秦灭蜀、蜀汉北伐、壮士出川……
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从混沌到开化,从原始到现代,从闭塞到融合……不变的,是人类征服自然的精神、意志和行动。
伟哉!明月峡。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杨霞10月8日是国庆大假后上班第一天。上午9:00,记者走进市人社综合政务大厅看到,各窗口工作人员已做好接待办事群...
广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