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鄢怀林
路桥,地处东海之滨;朝天,位于秦巴腹地。山南海北的两地,因为一个共同目标,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自新一轮东西部扶贫协作启动以来,朝天区立足贫困县区实际,与台州市路桥区紧密合作,通过发展蚕桑产业、猕猴桃种植产业等,形成了一条见效快、稳增收的扶贫产业链,有效激活了朝天区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
种桑养蚕结出“致富茧”
“一张蚕可产35公斤蚕茧,20多天就出蚕茧,能卖1500元以上。”7月26日,记者来到蒲家乡元西村,刚进入村口,就看到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桑田,养蚕大户苏云强正在蚕房里照顾着新养的一批蚕宝宝,眼里满是喜悦。“我现有的蚕房,可养140余张蚕,一年能养6批次蚕,收入可达20余万元。”苏云强高兴地说。
蒲家乡元西村属于典型的偏远贫困山村,群众历来以传统农业为主,收入微薄。2017年初,该村通过本地业主流转土地,建起了蚕桑产业示范基地,按照“产业基地+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发展种桑养蚕业。近两年,该村集体经济组织以现金入股的方式,该基地每年向该村集体按5%分红,把产业发展与精准脱贫有机结合,实现了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
“在基地务工,我一年可挣2万余元,在家养蚕一年可以收入1万余元。”贫困户田广英说。目前,该村已经有9户贫困户在示范基地解决就业问题,并带动10余贫困户发展蚕桑产业。
“我计划再投资200万元,建350亩生态密植桑园,标准化蚕房1250余平方米。”谈及养蚕规划,苏云强信心满满。据他介绍,桑园盛产期,每年可养蚕1400张,产茧56000公斤,产值可达到200万元以上,能解决当地50余户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为了提升蚕桑产业的综合效益,他已在桑园内试养林下土鸡800余只,套种了魔芋100亩,实现了桑园单一产出型向套种增效型转变。
“蚕桑产业是我区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助力脱贫奔康的农业特色产业之一。”朝天区蚕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该区已在蒲家、文安、青林等10多个乡镇建起了标准化生态密植桑园近千亩,年可养蚕30000张,产茧20000担,年生产生丝100吨,实现蚕茧丝总产值1亿元。
种猕猴桃产出“金果果”
走进东溪河镇新滩村猕猴桃产业示范园,累累硕果挂满枝头。在这里,170亩猕猴桃已经进入盛果期,成熟后产值可达100余万元。
“新滩村是典型的低纬高海拔山区,非常适合猕猴桃生长,但群众发展产业顾虑较多,猕猴桃产业发展受到了阻力。”该村驻村第一书记赵详光说,为鼓励群众发展产业,提高脱贫致富的“造血”功能,2018年,帮扶单位朝天区统计局出台了《扶持新滩村做大做强食用菌和猕猴桃产业以奖代补实施办法》,从办公经费中挤出资金,开展产业奖补扶持,壮大了食用菌和猕猴桃产业。
同年9月,该村又争取到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资金80万元,全部用于新滩村猕猴桃产业发展,目前,该村猕猴桃种植规模已经扩大到500亩,盛产期产值可达300余万元。赵详光笑着说:“园区的猕猴桃现在就是‘金果果’,该产业已成为了该村群众致富增收的主要产业。”
陈家乡天井村金耳产业示范项目、鱼洞乡东风村果蔬产业园、两河口现代农业园区……行走在朝天大地,一大批东西部扶贫协作农业产业项目欣欣向荣,不仅壮大了村级产业,而且有力的增强贫困群众“造血”功能。
尽路桥所能,补朝天所需。路桥·朝天东西部扶贫协作不仅在农业产业上下功夫,仅2019年1至6月,朝天区已接收路桥协作援助资金3300万元,实施各类扶贫协作项目13个;引进食品加工企业1家,完成投资14540万元;新建扶贫车间2个,新吸纳贫困人口就业22人。
新闻推荐
2019年广元女儿节新闻发布会在兰州召开 9月1日相约广元女儿节
2019广元女儿节特别报道本报兰州电(记者盛伍)8月14日,记者从市人民政府在甘肃兰州召开的2019年广元女儿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广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