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昭化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借力东西部扶贫协作契机,着力将劳动力资源输出转变为就业资源输入,不断整合适合昭化发展的优秀创业项目落地贫困村,打造就业扶贫车间。截至目前,全区建成扶贫车间44个。
建机制找项目产业融合促发展
构建招商机制。坚持区统筹、乡主抓、村主建的思路,构建区乡村三级招商引资机制,与浙江丽水签订“万企帮万村”帮扶协议,引进优质产业项目9个,建成就业扶贫车间2个。聚焦项目招引。一方面,坚持大招商引大项目,大项目促大发展,通过节会招商、以商招商等模式,建立驻外商会5个,逐步构建覆盖全国的招商网络。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村级就业服务工作队的外引内联作用,多方寻找手工轻纺、果树种植、农产品加工等投资少、见效快的绿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规划项目落地。根据地区发展规划和产业优势,整理适合该区经济发展的项目,建立创业项目库,组建产业协会专家技术团队5支,开展项目选址、项目论证、项目规划、产业指导等一条龙服务,邀请四川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浙江师范学院、丽水学院等学校专家亲临现场指导,科学规划项目落地。
造氛围建车间集约资源保落地
发挥村集体优势。组织利用村集体的闲置土地和房屋,通过改建、自建、企业投资等方式建立适合农业产品生产的标准化就业扶贫车间,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创新引企入驻、车间驻村、居家就业的扶贫新路子,释放集体经济活力,促进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就近就地实现就业。发挥舆论宣传的吸引作用。利用新闻发布会、政策宣讲会、产业扶贫推介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就业扶贫优惠政策,积极促进企业参与“就业扶贫车间”项目,为企业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张家乡通过政策宣传成功吸引落地来料加工项目1个,并借助项目落地成功争取到浙江龙泉市和昭化企业捐赠的50余台平车,建立轻纺加工车间1个。发挥村级阵地作用。充分利用村文化室、活动室等资源,在工作之余,对贫困群众开展感恩教育,组织文化娱乐活动,不断夯实精神扶贫,树立脱贫信心。
给资金给培训扶持项目带致富
实施千百十创业扶持计划。即:每年扶持区内车间、企业、专合经济组织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1000人,每年培育贫困家庭创业示范户100户,每年培育标准化就业扶贫车间10个。截至目前,累计建成就业扶贫车间44个,带动就业1374人,发放奖补资金258.2万元。推行“短平快”职业技能培训。围绕“就业扶贫车间”的技能培训需求,对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培训意愿的农村贫困人口实行免费培训项目清单制度,并组织开展“田间课堂”、“送技术下乡”等专项活动,将技能培训送到田间地头、棚圈院舍,今年,开展“企业+学校+农户”“车间+农户”技术培训64期2772人。开展金融扶持。对设立“就业扶贫车间”的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签订劳动合同并购买社会保险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对返乡建设就业扶贫车间的给予贴息2年的创业贷款10万元,对劳动密集型企业基于不低于200万元的创业贷款。
昭化区通过引进就业资源,将项目落地到贫困村、将车间建到贫困村,有力促进了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实现了从劳动力输出向就业资源输入的转变,有效地促进了地区产业发展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蒲跃林记者黄莉)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梓菡)11月21日下午,全市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传达贯彻全省非洲猪瘟防控工作现场会和市委常委会、...
广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