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教师要教好作文,学生要写好作文,必须做到“生活感受要深,文化积累要厚”,只有这样才能写出好文章
关键词:指导写作
探讨作文教学理应成为语文教师的必修课。以下是笔者对作文教学的经验总结。
生活感受要深切
朱熹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文章也是这样,没有“源头活水”,写出的文章一定枯燥乏味。生活处处有学问,欲求得写文章的“源头活水”,就必须在生活中去求索,投入生活,感受生活,到生活中去观察、体验,这是最好的途径。我们说,感同身受最能教育人、锻炼人,进入大自然,行走大千世界,与高山流水对话,与清风明月握手,见所能见、闻所能闻、想所能想,既陶冶性情,又增长见识。看月缺花残能掉眼泪,说明情感很丰富;望山川湖海知兴叹,说明有敬畏之心;见父母白发会哽咽,说明懂得感恩。在提高学生“情商”的同时,提高其智商。生活感受加深了,情感丰富了,“源头活水”自然形成。很多好文章就是在这样的情感基础上写出来的,比如李汉荣的《山中访友》——为什么举这个例子?李汉荣也是一位语文教师。朱自清先生的文章写得美妙绝伦,尤其是他的散文。为什么他的文章这么吸引人?因为他的文章字里行间流淌着真情实意。
文化积累要丰厚
谁都知道,一篇文章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文化修养高的人自然能写出好文章,这就是文化积累的作用。让自已的文化积累“厚”起来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读书,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有一支“生花妙笔”,要想文思泉涌,那就读书吧!该怎样读书呢?季羡林说:读书要三贯通,古今贯通、中西贯通、文理贯通。这是大家的心得,即使我们达不到那种境界,也得有这样的理想。就读书而言,面要广这是必须的,但也要有所选择,凡事要讲究循序渐进。小学生可以多读成语、神话故事和古典启蒙读物,以及简短而容易理解的古诗词。与小学生相比,中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了很多,读书的范围更广,在这一时期中外名著、诗词歌赋尽可能多读,至于经史典籍也可以涉猎。
读书是要讲究方法的。一是学会浏览,浏览的好处是能够读更多的书,可以节省时间,增加知识面的广泛。二是要学会作笔记,“食不厌精”,要懂得取舍,名言警句、美语片断、人生箴言均可摘录。三是交流,交流的好处很多,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可以找到“它山之石”,可以站在巨人之肩,从而“见贤思齐”,总之好处多多。
学会写“美丽”文字
生活感受加深了,文化积累丰厚了,写出“美丽”文字也就到了水到渠成的地步。闻一多论诗说,一首好诗要有建筑的美、音乐的美、艺术的美。写作文亦如此。
第一要优化文章结构。强调成文要自然,要与生活感受相联系,表达含义要简洁明快,开门见山最好。“能成散文不诗歌”,体裁选择要恰当。段落设计要合理,文章要依从“自然天成”,不要因为字数要求而缀文加段,八股文之所以受批判就是因为它的僵化“制式”。结构要为鲜明的主题服务。
第二要巧作“文饰”。文饰如音乐、如绘画,能增强表达效果,就像一位衣着得体的女子,自然显得更加漂亮。一篇好文章也离不开各种修辞方法的应用,比拟、对仗、夸张……很具有音乐性,能增加“视觉美”。“炼字”也很重要,“贾岛推敲”就是炼字的好例子。在作文教学中怎样对学生进行“炼字”训练呢?要提倡学生提高用词据典的准确性,通过比较、选择、换词,最终确定适宜的字或词。
第三要学会借鉴引用。文化积累的目的是要“为我所用”,否则便没有实际的意义。别人的形式、先贤的佳句,用在自己的文章里,只要恰如其分,便能增色添辉,古为今用、洋为我用,何乐而不为呢?
写“美丽”文字,作锦绣文章,这不单是理想,也是语文教师的必修功课,是责任。行走于三尺讲台,要做的事固然很多,只要我们勉力为之,这理想就一定能实现。
朝天区平溪乡小学张宗海
新闻推荐
8日下午,利州区上西小学召开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会议,全体教职工专题学习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学...
广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