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媛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做好经济新闻宣传报道,是各级党报的重要职责之一。党报承担着将党委政府在经济领域的大政方针落地落细落小宣传的重任。之所以任务重,因为宣传党的经济政策,既要原汁原味不走样,又要创新方式易于基层读者接受,二者缺
一不可。
那么,如何做好市级党报经济新闻宣传呢?笔者结合自身从事经济新闻采访工作的经历,探索出四个方面的经验,以提高经济新闻宣传的权威性、时效性、可读性、趣味性,从而高效地履行党报职责。
保持政治站位,为群众服好务
个别新闻工作者存在这样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时政新闻需要讲政治,经济新闻与讲政治关系不大。其实,经济新闻一样要讲政治,而且,讲政治的水平要求更高。
我们稍稍疏理一下近年来的经济“热词”,去杠杆、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营改增、大国工匠、职业农民、家庭农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都出自党的重要会议,又都与老百姓的经济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党报经济新闻必须讲政治。
说起讲政治,不少人就认为应该照抄、照搬文件,这样才会“原汁原味”,又没有风险。其实,这样简单地、生硬地、不动脑筋地开展工作倒是很轻松,可读者就遭罪了。如果读者天天面对这些“大块头”的文件,是不大愿意阅读的。如果不阅读,宣传的效果近乎为零。所以,笔者在经济新闻采写过程中借用新媒体运营方法,套用热词热句,在标题制作和内容写法上做文章,写出了《未来3年,它将翻山越岭来见你》《一味“良药”治愈贫困“旧疾”》等引人关注的新闻作品,浓重的“山乡味”、浪漫的情怀,让这些与经济搭不上边的说法,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讲政治落实在细微处,通过一篇篇稿件,对群众进行春风化雨般的思想引导,让党报与读者的心更近。
协同建强阵地,打造名栏目
要做好经济新闻报道,必须建强阵地。有了好阵地,就得有好栏目,如同好马配好鞍一样。栏目的设置,必须体现党委政府抓经济工作的思路。
脱贫攻坚,必然要发展产业。产业发展了,必然要销售农产品。很多地方的现实情况是,农产品生产出来了,销路却成了大问题。作为记者,收集此类信息后,利用《农产品信息一览》栏目,将产品名称、价格、联系人、手机号码等内容进行完善,为生产者、消费者架起信息桥,有力助推了脱贫工作。再如,交通是经济命脉,在“三年经济大会战”中,聚焦全市拟建、在建、已建交通项目,源源不断地为读者提供交通信息。
有显著版面,有名优栏目,经济新闻的发言权就能得以彰显,经济宣传的主动权就牢牢攥在了手上。
做好日常报道,响应重大策划
春夏秋冬,播种收割,周而复始。作为天天与读者见面的日报,经济新闻也免不了要唱“四季歌”。
客观地讲,在日常的经济新闻宣传工作中,“唱四季歌”自有其作用。但弊端也显而易见,那就是读者天天面对这些似曾相见的经济新闻,会产生阅读疲劳。
怎样改变这一情况呢?笔者的做法是,积极配合重大经济新闻策划安排,写出“大块头”有分量的文章,发挥“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紧紧抓住市党代会、市“两会”、“冲刺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年终盘点”这些热点,写出具有实际意义的经济新闻。
深入生产生活一线,捕捉“生动细节”经济新闻要实现价值凸现,获得读者认可,最终是由内容质量决定的。好栏目的内容、“四季歌”的内容、重大策划的内容……无疑都要由记者动手完成。
近年来,进入本报综合经济部的记者,大都刚刚大学毕业。年轻、肯干是他们最大的优势,但经验不足、不熟悉采访方式方法又是他们最大的劣势。面对这一客观现实,大家在部门负责人的带领下,进工厂、下农村,跑项目工地、到田间地头,从如何制定采访提纲、如何捕捉生动细节、如何将现场采访与后期写稿充分结合、如何做好补充采访等方面入手,慢慢学习,不断进步,逐步成长为经济新闻采写的行家里手。
(作者单位:广元日报社)
新闻推荐
(紧接A1版)充分展示广元人民的热情文明形象。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更加严实的作风,遵规守纪、满怀激情、干...
广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