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中学高2016级25班李谨言
除夕夜,全家人都忙着包饺子。爸爸熟练地擀着饺子皮,妈妈负责包饺子,外婆拿起一张饺子皮,小心地添上饺子馅,在大家不经意间,把一枚硬币包进饺子里,“谁吃到这个硬币,谁就大吉大利!”外婆自言自语着,嘴角、眼角扬起幸福的弧线。
过去,一进腊月,家家户户就开始张罗年货:吃的,穿的,玩的。在父辈眼中,年是眼巴巴等着家长精心准备的一桌好吃的年夜饭,虽然没有山珍海味,却是最香的;年是妈妈缝制的新棉袄,虽然总是大一号,却温暖而喜庆;年是爸爸奖励的小人书,多彩又新奇;年是观看春晚时发出的欢声笑语。
如今,饭店聚餐替代了忙忙碌碌准备的年夜饭,网购淡漠了曾经的期待,一家人围在电视机前随春晚而欢庆的场景,也已被WiFi、平板和对春晚的吐槽所取代。
以前,时间很慢,期待很长,年味很浓;现在,时光飞逝,年味渐淡。或许,变淡的不只是年味。
而过洋节的人却越来越多,尤其是年轻人,这种对传统节日的淡化,实质是对民族文化的丢失。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只有文化长存,一个国家才能兴旺发达。都德在面对普鲁士对法国人进行文化渗透和侵略时说:“只要我们的文化不死,我们总有站起来的一天。”
没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就没有属于自己成长的血脉。在外来文化强烈冲击的今天,我们在学习先进、融会贯通的同时,更应对民族的传统文化保持自信。
文化自信,首先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
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这些文化瑰宝源远流长,老子、孔子、韩非子等思想大家数不胜数,楚辞、汉赋、唐诗、宋词等文学经典汗牛充栋,篆刻、书法、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多种多样,禅让、分封、郡县、科举等制度建设不断演进,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等器物发明独领风骚,《尚书》《春秋》《史记》等历史文献丰厚翔实。
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进程中,祖先以其特有的勤劳和智慧汇聚了灿烂的文化,也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每一个炎黄子孙记住了有一个时代叫汉唐,有一条河流叫长江,有一对图腾叫龙凤,有一件羽衣名叫霓裳。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报国情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献身精神,融入了一代代中国人的血脉中。
文化自信,更应注重中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优秀基因在当代的表达。
从“和而不同”到中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到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的并列,从倡导礼义廉耻的伦理观到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思想到共产党人在纲领中确立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无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最有力的现代表达。
文化自信,更在于青年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造。
传统节日浓缩了中华传统的文化和思想,清明节表达了亲人对逝者的哀思,端午节展现了耕作的劳动人民对丰收的喜悦,中秋节寄托了游子对家的思念,春节体现了人民向往和平快乐生活的朴素愿望。
青少年是学习、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力量,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博采众长,推陈出新,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格物致知、修身齐家”的思想,“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思想,“仁爱厚德、协和万邦”的思想,“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思想等,成为中国人永恒的精神脊梁。
不知不觉中,新年的钟声已然敲响。这,是年轮更替的音符,回旋着历史的沧桑;这,是不忘初心的隆隆战鼓,让我们怀揣梦想、砥砺前行;这,是点亮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的明灯,让我们带着中国梦扬帆远航。
钟声里,我许下美好的愿望,春联、灯笼、烟花、饺子、美酒,让美好的团圆把幸福斟满,让鞭炮齐鸣烟花满天,让欢笑在脸上肆意绽放。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赵雪洋8月10日至17日,四川省第十三届运动会将在广元举行,这是广元市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全省综合性体育赛事。对此,市民十分关注,也非常期待。11至12日,记者采访了部分市民,了解他们对...
广元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元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