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焘 张玉伟
“别人都是从山旮旯里往外跑,他却离开大城市回到村里搞种植,不晓得图个啥!”11月18日,在广元市朝天区两河口乡大沟村,提起村主任王宏宇,村民陈汉中不解地说。
见到王宏宇,他正和几位前来学技术的农户一起扩建金耳种植场,忙得满头大汗。“以前种植场只有2000多平方米,规模小了。这次扩建后,年收入干金耳可达3500斤以上。”王宏宇说。
提起王宏宇的人生历程,可以说是 “文武双全”。1993年,王宏宇应征入伍;退伍后,他应聘到广州一家全国500强民营企业从事管理工作,年收入近20万元,一家人的小日子过得很幸福。然而,王宏宇每次回乡省亲,看到家乡贫困的面貌很难得到彻底改变,村民们生活得一直十分清苦,他总是难以释怀。“没有家乡的养育,就没有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一定要为乡亲们做点啥!”
2013年,王宏宇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辞去广州的工作回乡种植金耳。金耳,因其颜色金黄,又称黄木耳,它的营养价值优于银耳、黑木耳等胶质菌类。由于“金耳”是在当地听都没听到过的新鲜事物,谁都不知道能否种植成功,所以王宏宇的决定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但王宏宇极力说服家人,走上了回乡创业的道路。
目标已定、志在必得。他花了近半年时间,先后去云南、陕西、广州等地考察金耳栽培技术、了解市场行情、打听销售渠道。当年9月,他投入10多万元,在村里紧锣密鼓的建大棚、备椴木,聘请技术人员指导菌种植入、日常管理……“2014年5月28日,当看到第一朵金耳长出来时,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了。”一年来的辛苦和等待、质疑和期盼,在这一天看到了成功。王宏宇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脸上露出浅浅的笑意,他还告诉记者,前几天,他刚把1300多斤干金耳卖给一位云南的收购商,收入了14多万元。
产业要做大做强,必须要带领大家一起打拼。2013年,王宏宇被村民们推选为村主任,他的肩上多了带领全村群众增收致富的担子。“他一有机会就动员大家跟他一起种植金耳,还经常强拉着别人到他的种植大棚里头参观。”王宏宇的邻居蔡中举笑着对笔者说。
“我从建大棚、准备椴木开始,王主任随时都来指导,每个环节他都要亲自给你示范,直到你搞懂为止。”村民刘兴春在王宏宇的带动下,建起了2000多平方米的种植大棚。
“今年发展金耳种植户近10户,种植规模达3万椴。”王宏宇向笔者介绍,力争在3年内,全村金耳种植达到10万椴、产量20吨、产值350万元。同时,带领种植户,利用两年轮茬的淘汰大棚养殖土鸡,让大家都能在村里实现增收致富。
新闻推荐
广元市利州区白朝乡徐家村通组公路施工现场。“涉农资金打捆下达试点区干得咋样?”系列报道之二□本报记者周金泉刘佳文/图“今年8月,村上开会对打捆项目‘一事一议\’,为了把工程搞好,我们...
广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元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