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接A1版)
蒋和坪常说:“为党执纪,为民谋利,是纪检干部的初心和使命。我们手里拿着纪律戒尺,心里要装着党,要装着老百姓。”1998年9月,剑阁发生百年难遇的洪灾,蒋和坪被派调查核实群众反映某镇干部发放救灾补贴违纪的线索,到了目的地才知道,这名干部是自己的中学同学。一看是同学来查案,这名干部嘻嘻哈哈,满不在乎。叙完同学感情,蒋和坪板起面孔,向他讲明纪律要求,严肃地按程序收集固定证据。一看蒋和坪这么认真,这名干部的脸色由白变红,由红到黑。经过一通宵的调查询问,第二天上午,在证据和纪律法规面前,他承认了自己所犯错误事实,退赔了违纪款项,写下了深刻的检讨书,当地村民一片叫好。
剑阁县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主任母雪龙告诉记者,多年来,蒋和坪作为案件审查、审理的“把关人”,对每个案件都严格“安检”,根据案情精准比对相应的党政纪法规,切实做到了“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程序合法”。由于尺度拿得准,条规吃得透,案子把得严,蒋和坪十多年来调查和审理的近三百件案件中没有一件申诉案件。在他这样一本“活字典”的带领下,剑阁县纪委监委炼就了一支讲政治、守纪律、懂规矩、精业务的办案队伍,办案质量在全市一直名列前茅。
“尽心尽力干好本职,是我立身做人的本分”
蒋和坪是从苦日子中走过来的。60年前,他的母亲背着被盖等家当,两手分别牵着两个年幼的姐姐,父亲担着竹兜,一头竹兜装着还不会走路的姐姐,另一头挑着全家生活必备的行李,从遂宁出发,步行300多公里,来到剑阁县正兴乡郭沟村安下了家,在生产生活方式差异较大的全新之处,开始了一家人艰难的生活。
在贫寒家庭长大的蒋和坪,高中毕业先后当过生产队作业组记分员、大队会计、村支部书记、乡计生干部,1995年进入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经历过苦难的人,更懂得感恩和珍惜。蒋和坪拥有农村娃的朴实和本真,他始终恪守一个信念:唯有踏踏实实干好本职,才能报答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之恩。
2000年8月中旬,蒋和坪牵头主办普安镇城东村村干部集体失职渎职案。该村地处县城,人口流动大,调查取证难。他连续数天早出晚归,头顶烈日奔波于大街小巷,深入调查取证、核实印实案情。
一天中午,由于过度劳累加上中暑,他晃晃悠悠回到单身宿舍就晕倒在床。这一晕,就过去了5个小时。同行的调查人员发现他没有按时到达预约地点,便将情况报告给县纪委办公室,单位派人从他宿舍窗户上,发现他躺在床上,脸色苍白,便赶紧撬开门锁,把他背到县医院救治,直到第二天早上才清醒。
医院诊断他为营养不良、用脑过度、积劳成疾,要求到省城医院检查治疗。在省城医院,医生要求服药休养,至少静养三周才能上班。蒋和坪害怕耽误了调查取证的最佳时机,揣着住院单径直到了普安镇,紧张投入案件调查。他对身边的办案人员说,这件案子影响很大,不能耽误查处时机,否则真正的违纪者就会逃避查处,之前的努力就全白费了。
经过连续40多天的努力,蒋和坪带领调查组成功查处了城东村干部失职渎职,导致蓄水池渗漏不能正常蓄水、施工老板虚报工程量骗取国家专项资金的违纪事实。同时,还挖出了3名村组干部监管质量受贿违纪的事实,7名有关责任人分别受到党纪责任追究,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5万余元。
同事何改普多次与蒋和坪出差调查案件,对他拼命工作的事情历历在目:“有时办理一个案件,连续几天奔波,不仅吃不上热饭,还要连续熬通宵。”“在外出差,哪怕是住20块钱的小旅馆,他也不在意,心里只装着案子。”“他爱穿运动鞋,因为要随时准备下乡查案,运动鞋最方便。”
干工作不顾自己,是蒋和坪的生活常态。这些年,他先后检查出间质性肺炎、脑顶部蛛网膜囊肿、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本可以请病假住院治疗,但他总是一拖再推,放不下手头的事。虽然每年都有公休假,他却从未休过,他说:“只要家里没重大事情,我就不请公休假。退休后,我还有几十年的‘公休\’时间哩!”几届县纪委主要领导找他谈话,问他有没有困难和想法。他说:“困难没有,想法就是继续干好组织安排的每项工作!”
随着年龄增大,蒋和坪主动向组织要求退出领导岗位。虽然卸了职务,但他却没有卸下职责。除了完成办公室服务和主要领导重要签批件督办工作外,还经常进村入户,参与单位所挂贫困村的脱贫攻坚和配合群众信访调查处理工作。
在蒋和坪看来,虽然工作内容变了,但干工作的态度不能变。收发报刊,他把报纸的重点内容标注上导读,从一楼到三楼挨个送到,整整齐齐放在办公桌上。邮箱里有了举报信,他详细分类,第一时间慎重地转交到相应科室。单位的急事难事,他还像以往一样往前冲。
“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总用行动告诉我们,啥叫敬业,怎样尽责。”纪检干部李翔说,蒋和坪用心做事、朴实做人的态度,让他找到了看齐的标杆。
在蒋和坪的人生字典中,扎根岗位尽心本职,是做人的本分,更是一种责任。为了履行这份责任,他付出了很多。
2002年夏天,蒋和坪大女儿高考备战进入关键期。要照顾老人和小女儿的妻子说:“别人家的孩子都有父母陪读,你平时顾不上家,这段时间无论如何都要陪着女儿。”蒋和坪心有余却力不足,点点头又摇摇头。无奈之下,只好将女儿安排在老师家里。
那段时间,他带队调查店子乡元丰村一起加重农民负担案件,从初核到结案的两个月里,为了准确收集到证据,与群众同吃同住,连家都难得回一次。高考的头天晚上,他在电话里愧疚地对大女儿说:“爸爸工作忙,实在走不开,只能在精神上鼓励你,给你加油。你是理解支持爸爸的好女儿!”挂掉电话,他的眼泪顺流而下。
从高考到填报志愿,蒋和坪一直在乡下办案,这也成为他最大的遗憾。以至于多年后,当年公布全县高考金榜题名考生名单的《剑门报》,他还保存如新。因为,报纸上有大女儿的名字。这,也是他稍能释怀的寄托。
这些年,蒋和坪在负责和分管案件审理中,协调县发改、交通等部门制定了《通村水泥路确定施工队伍“抓阄”比选办法》《乡镇县级部门一把手“四个不直接分管”规定》等10余条制度规定,在全市率先开展县级部门、乡镇领导干部“会前说纪讲法”活动和被处分干部教育回访工作,受到了省纪委高度肯定。率先研发《纪检监察机关办案模板》,在全市推广运用。
“要想办案有硬气,先要自己有正气”
蒋和坪的大女儿在绵阳工作,女婿早年没有稳定工作,后来承包一些小工程,却因路子不熟,迟迟打不开局面,日子过得很紧巴。
一天,大女儿对蒋和坪说:“爸爸,你在剑阁熟人多,能不能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打个招呼,帮忙找点活干?”蒋和坪却不留情面地说:“父母管不了你们一辈子,你们做事,不要到剑阁来。如果要来,也与我没有任何关系。”
在这样的问题上,蒋和坪始终恪守一个道理:吃人嘴软、拿人手短,作为纪检监察干部,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要带头做到,绝不能开这个口子。
蒋和坪的妻子早年没有工作,身体多病,一些单位和企业主动找到他,要给他妻子解决一份体面的工作,他没有动心。后来,妻子自己找了一份月薪150元的环卫工岗位,每天起早贪黑扫街道,一干就是两年。
随着两个女儿长大、母亲年迈,家庭负担加重,妻子辞掉扫街道的工作,在菜市场摆地摊卖蔬菜。妻子有时忙不过来,蒋和坪早上5点就去市场找摊位,妻子负责批发、零售蔬菜。后来,他们又在女儿学校周围白天开小吃店,晚上收集学生的脏衣服来洗,增加家庭收入。这样的日子,蒋和坪一家过了8年。
有的干部奚落他,说他丢国家干部的脸。蒋和坪对妻子说:“你扫街道、摆地摊、洗衣服,劳动挣钱稳当。我秉公执纪、不贪不占,问心无愧,日子过得踏实。”
自己有正气,办案才有硬气。蒋和坪分管过两年多的招投标监督工作。当时,地震灾后重建项目多、涉及金额大,一些人动歪心思,想通过买标、卖标、围标、串标的手段获取不正当收益。但这些人知道,蒋和坪作为纪检监察部门的“把关人”,这一关不好过。
事实也印证了这些人的想法。一天晚上,蒋和坪正在办公室加班,一个熟人把电话打给了他,让他到楼下说点事。到了楼下,一个老板摸样的人把他拉进车里说道:“明天的事,你不要那么认真,这点辛苦费你拿着,这件事你知我知。”说完塞过来一个塑料口袋,里边装着厚厚的一摞百元大钞。
蒋和坪明白,第二天将有一个重大招投标工程项目开标,他是现场监督,这个人想让他睁只眼闭只眼。“你看错人了,那是不可能的事。”他顺势把手一挡,推掉塑料口袋,拉开车门,转身就下了车,回到了办公室。
第二天,他参加招投标现场监督,在投标的人员中,没有发现昨晚那个人。但他并没有放松警惕,以“火眼金睛”般的认真,仔细监督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
2013年,某直属中学有个操场塑胶跑道的招投标项目,投标单位的标书显示,在重庆大学有招标文件要求的类似业绩。蒋和坪安排人员赶往重庆现场核实。那边现场核实还没搞完,这边几个同学和老乡找到蒋和坪,缠着他网开一面,走走过场,并许诺事成之后给他分利润。
“做了假事情,我要亏良心。”蒋和坪严词拒绝。经过多方走访,现场核实,发现这家投标单位存在业绩作假,违反了该项目投标文件规定。他当即按照程序提请了废标。
因为在坚持原则上的“一根筋”,一些亲朋好友不理解他,一些当事人给他白眼和嘲讽。但他从不埋怨,总是一笑而过。透过这件事,蒋和坪感到,干纪检监察工作,更要净化朋友圈,因为朋友圈越大越杂,为难的事也就越多。一些复杂的聚会、别有用心的攀附,他尽量找借口推脱和躲避。
那以后,他坚持一个道理:君子之交淡如水。守住了底线,把住了红线,经受住金钱和物质上的诱惑,让蒋和坪办理案子更有底气。这些年来,他努力将经手的每一件案子,办成经得起历史考验的铁案。
“守住做人的本色,为社会多传播正能量”
一件十多年前花60元钱买的减价上衣,一条用丁角布缝补、涂上染料继续穿的裤子,一双参加单位运动会专门购买的回力鞋。蒋和坪告诉记者,这是他冬季穿着的标配。
“日常生活我没有过高要求,衣服干净就行,粗茶淡饭管饱。”蒋和坪说,现在社会物质生活发达了,一些人的欲望更多了,慢慢就失去了自我。管住欲望,守住本真,这是他对自己的一贯要求。
正因为这样的自我管束,让蒋和坪身上散发着浓浓的正能量。
蒋和坪在家里是个孝子。2015年冬,他送走了93岁高龄的瘫痪母亲。在这之前,母亲瘫痪了3年多,他经常从七楼背上背下,有空就陪同妻子用轮骑推着老母亲去医院理疗,特别是热天,每次上下楼都累得满头大汗。
后来母亲病情渐渐加重,决定回到百余里外的农村老家。从此,蒋和坪每到周五下班就赶紧回家,轮换妻子照料母亲,星期一坐上班车,赶至单位按时上班,从未影响工作。这样的工作生活规律,他整整坚持了两年。
一个星期一的早上,天下着大雨。蒋和坪赶到乘车点时,班车已经开出了好远,他在后面边追边喊。司机从后视镜中看到了他,司机对车上的人说:“这就是那个每周回家照顾母亲的国家干部,我们等等他。”车停下了,当满身泥浆的蒋和坪上车时,乘客为这个忠孝两全的汉子送上了掌声。
“忠诚和孝道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他以儿子的名义完成了对母亲的孝敬,以纪检干部的本色彰显了对组织的忠诚,以为民的情怀服务着群众。如果一个人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孝顺,又怎么可能忠诚培养他教育他的党组织呢?怎么可能热心热肠地为老百姓服务呢?”剑阁县纪委常委、监委委员梁小丽说,蒋和坪干的是纪检工作,也同时在做群众工作。他身上的正能量,引领和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在蒋和坪家,每年春节,他都要召集全家坐在一起开“组织生活会”,逐个报告一年来哪些事情做得好,哪些事情需要反省,并叮嘱家人:“做人要清清白白,要对得起良心。”
在同事和亲友的眼中,蒋和坪是个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业余时间写写文章、种点蔬菜、打打乒乓球,培养有益于身心的爱好,交一些兴趣相投的朋友。下了班,他有空就骑着那辆老自行车到乡野田间转悠一圈,既放松心情,又锻炼身体。
记者采访期间,蒋和坪刚给自己揽了个活儿。他说,剑阁县纪检监察工作几十年风雨历程,还没有一本留下来的志书,他向纪委监委领导作了汇报,主动申请全力配合单位,编修一本剑阁县纪检监察志,把纪检监察工作的历史留给后来人。面对几十年的纪检历史,堆积如山的案卷,要想理清脉络、写成志书,需要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他却信心满满、干劲十足,“人生在世,总要留点什么。留下志书,是我对组织多年来关怀培养的一片报恩之心。”
合上采访本,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初心不改、本色出演的人生故事,缓缓地流淌进记者的心间。
新闻推荐
(记者杜晓鹏)5月16日,四川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群众比赛·健身气功决赛在广元市剑阁县体育馆拉开帷幕。由张继凤领衔的德阳健身...
剑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剑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