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表感言】
郭兴利:这些年,我先后获得了全国最美基层法官、全国模范法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50多项殊荣。这次作为基层一线法官当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我十分激动,这是组织和人民对我工作的充分肯定,既是信任和荣誉,更是责任和义务。
在今后工作中,我会继续用良心和忠诚践行“司法为民”,办好每一起案件,回报党和人民对我的信任和关爱。
□四川日报记者 刘春华
“郭法官,早哦!”9月25日早上7点过,剑阁县法院党组成员、开封镇人民法庭庭长郭兴利走在上班路上,不时有街坊主动和他打招呼。在开封法庭工作26年,“小郭法官”变成了“老郭法官”,但早上7点过准时到法庭、晚上六七点才下班的习惯从未改变。
“农村群众白天要忙农活,办事情都是利用早晚时间来镇上。我早点开门、晚点关门,免得大家跑冤枉路。”把方便留给群众,把麻烦留给自己,这是郭兴利质朴的工作原则。
乡亲们称他为“背篼法官”
从1991年转业至今,郭兴利就没离开过开封法庭。“这里的乡亲对我有恩,这里是我的根。”郭兴利告诉记者,开封镇是他的老家,小时候家里穷,左邻右舍的饭,郭兴利都吃过,长大后,又是乡亲们敲锣打鼓送他去当兵,“没有乡亲们就没有我的今天。”
开封法庭坐落在偏僻的剑门山区,以前山里不通公路,老百姓到镇上办事全靠步行,最远的有时要走一整天。在郭兴利提议下,开封法庭开始用巡回审判的方式,将法庭搬到百姓身边。直到2008年当地道路改善之前,崎岖山道上,经常能看到用背篼背着卷宗和国徽、走在开庭路上的郭兴利和同事们的身影。当地群众因此亲切地称呼郭兴利为“背篼法官”。
把法治理念“耕”进百姓心田
巡回法庭也将法治理念“耕”进了百姓心田。每次开庭后,郭兴利都会结合案例给旁听群众讲法律。久而久之,老百姓越来越信任这个没架子的郭法官,人们发生了矛盾,首先想的是“走嘛,去找郭法官评理!”
熟悉法院办案的人都知道,调解比直接判决更费心血,但在办案中,郭兴利尽可能用调解方式化解矛盾,他说:“调解可以尽最大可能修复受损的邻里和亲情关系,这对建设和谐社会有好处。”
26年来,郭兴利经办的3300多件案子调撤率达90%以上,无一改判,无一信访投诉,无一不廉举报。办案行程加起来超过35万公里,山山水水都记住了他背背篼办案的身影。
转自10月5日《四川日报》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广元讯(记者侯东)近日,由剑阁县瑞峰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陕西骏途网西游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国有独资企业——四川剑门关智慧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据介绍,剑门关智慧...
剑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剑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