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天飞(左)向贫困户了解银耳的长势。
□本报记者 樊邦平 文/图
盛夏时节,剑阁县姚家乡银溪村,热浪袭人。尽管如此,该村贫困户梁林生每天依然坚持带着羊儿上山吃草。只有看到羊儿们吃得饱睡得好,老梁的心里才踏实。
“感谢省农业厅来的驻村农技员代天飞,他不仅帮我争取到了‘脱贫羊\’,还帮助全村发展起了脱贫产业。”7月5日,谈起自己近年的生活状况,梁林生连连感谢代天飞。
代天飞是省农业厅成都土壤肥料测试中心的普通工作人员,2015年9月被省农业厅派驻到该村做驻村农技员后,他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战役中,从最初的不被村民理解,到如今受到高度评价,他用实际行动改变了贫困村的风貌,并打动了村民。
产业怎么干?
他和村民激烈争论
驻村伊始,代天飞向村主任借了摩托车,每天骑着车,走村串户,下田进棚,与老百姓拉家常,分析致贫原因,了解发展愿望,摸清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
他用一个多月时间,走完了全村7个村民小组的90户贫困户,把村情摸得一清二楚。
充分调研后,代天飞根据该村的产业发展基础、自然资源情况,明确提出了 “山上核桃、山下优粮、林下银耳、全域山羊”的产业发展思路。但当他把这个思路告知村干部和村民时,却遭到村民们的质疑。
“村里只有空气和土地,拿什么来搞产业?”“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残幼,谁来带头干?”当村民们把一个个现实难题摆上台面时,代天飞竟无言以对。
在与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多次争论后,代天飞意识到,光靠争论并不能解决问题,必须先行先试,打开局面。
为了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基础设施、技术支持、市场销售等问题,他“三顾茅庐”、磨破嘴皮,说服该村养羊大户、银耳种植户成立了2个合作社;他拉上单位领导,往县上、市上跑了几趟,争取了570万元项目资金;带上合作社负责人和村干部赴金堂、通江、江油等地交流考察,并多次联系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的专家,咨询产业发展前景和技术问题……
通过他的执着和努力,一本“有目标、有布局、有计划、有路径、有项目支撑”的规划呈现在大家眼前,让村干部和村民们吃下了“定心丸”。
难题怎么破?
他撸起袖子大胆干
产业发展的核心是如何让贫困户参与到其中,让他们享受产业发展的红利。但要发展产业,却并不是一件容易之事,面临着太多的变数和挑战。
起初,代天飞描绘了一个美好蓝图,却并未得到村民的肯定,再加上规划执行中遇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难题,更加重了村民的质疑。为打破僵局,代天飞撸起袖子,大胆干了起来。
政府的产业发展资金不多,贫困户想多争取些资源发展产业,面对资金不够的难题,代天飞构建了“山羊赊养”利益联结机制,由合作社赊种羊给养殖户,两年内归还合作社种羊款。经过探索,合作社已为18户贫困户赊种羊40只。
银耳产业发展技术门槛高,商贩们也不愿上门收货,甚至有压价收货的趋势。对此,代天飞一方面联系专家,为老百姓上门做技术指导,一方面联系企业积极上门收货,终于控制了银耳的病害,打开了银耳的销路。
针对山羊和银耳等品种的退化问题,代天飞积极引进金堂黑山羊、通江香耳5号等新品种;针对缺技术问题,他采取科技示范、实地指导、外出考察等培训方式,建立了技术保障体系;针对市场不稳定的问题,他又联系了农业公司,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针对产业发展基础条件差的现状,他更积极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菌种场改造、山羊养殖场建设等项目……
从猜疑转变为信任,老百姓不仅是因为看到了一个能骑摩托、能光脚下田的农技员,更看到了一个有想法、有办法、能实干的农技员,代天飞用行动赢得了大伙儿的赞誉。
目前,全村已有37户贫困户加入山羊养殖合作社,山羊存栏量也从开始的200头发展到2700多头。在银耳、核桃种植合作社,他组织了40户贫困户和村民,通过入社种植和入股分红模式,发展核桃900余亩,种植银耳30余万棒。这种扶贫新举措,已经成为全县贫困村借鉴学习的样本。按照规划,今年该村如期摘掉“穷帽”将不是问题。
新闻推荐
抓好项目投资努力招商引资剑阁县召开工业经济和投资促进工作推进会
本报讯(梁辉记者朱斗峰)近日,剑阁县召开了工业经济和投资促进工作推进会。各乡镇党委书记,县级各部门负责人,县直属学校校长、医院院长,以及规上企业、重点企业、在建项目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
剑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剑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