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波本报记者朱斗峰
七一前夕,剑阁县柏垭乡组织全乡党员干部深入到脱贫攻坚一线,召开别开生面的民主生活会,通过理论宣讲和集中参观,见证脱贫攻坚工作取得的成效,深切感受到党给予贫困群众的深情厚意。
6月30日,剑阁县柏垭乡井泉村二组居民集中安置点里喜庆祥和,柏垭乡组织全乡党员在这里召开民主生活会,共同庆祝建党96周年。面对鲜红的党旗,全体党员庄严肃立,重温入党誓词。大家纷纷表示,作为一名党员,将牢记宗旨,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集中学习讨论后,柏垭乡组织党员参观了居民集中安置点。位于井泉村二组的居民集中安置点将集中安置41户,其中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30户,同步搬迁随迁户11户,是剑阁县最大的居民集中安置点。目前,所有房屋建设正在紧张施工中。
张再是出生于井泉村的一名老党员,年轻时曾担任过区长、党委书记等领导职务,退休后一直在街上居住,今天回到家乡,看到这么大的变化,让他非常激动,也非常感动,张老告诉记者,井泉村过去山高路远,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居住环境也很糟糕,现在,村里通了水泥路,有了产业,过去的土坯房也变成了砖瓦房,这都是党的政策好,扶贫真正扶到了人心。
“过去这个大队一直是吃返销粮,贫困户始终没有解决到,现在一下子搞的惊天动地的,确实我感到内心非常高兴。”张再说。
去年以来,柏垭乡在上级党委及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乡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围绕“一低五有”和“一超六有”目标,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效,全乡71户、210人全部脱贫,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以上。
该乡程山村2016年底实现全面摘帽,无论是道路、水利、住房、人居环境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旧貌换新颜,一步迈小康。实现了首战全胜、首战完胜。这样的变化,让与会党员感到诧异的同时,也更深刻地体会到党对贫困群众的关心与关怀。
“以前这个地方我来过,热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道路不畅,老百姓住的都是土坯房、危房,现在可以说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主要得益于国家的政策好,支持力度大,也得益于乡党委的坚强领导。”柏垭乡新庙村支部书记魏凯文说。
“万万没想到今天这些地方都能建起好房子,过上这么好的日子,这让我感受到党的政策确实好,建设这么好的路,有这么好的条件,我们作为一名党员,确实深受启发,回去后要起带头作用,作好宣传。”柏垭乡新庙村党员魏云光说。
除了基础设施建设,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柏垭乡高度重视产业发展,去年,该乡新建4000平方米的标准化肉牛养殖场1个,巩固了井泉村等标准化土鸡养殖小区,培育规模养殖户30户,发展养羊大户一个。全年出栏生猪1.6万头,小家禽39万只,肉羊0.5万只,肉牛600头。井泉、程山、红梁等村率先探索土地、林地经营权流转方式,引进剑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农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实现土地、林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带动农业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改革开放30年以来,老百姓养成了麦黄种豆,豆黄种麦的这种习惯,一年四季忙出头,但收益甚微,真的要脱贫,关键是重在产业,刚才看了脆红李园区,成活率基本达到90%以上,精心管理,明年可能就能挂果,这会给老百姓带来很好的收益。”柏垭乡新庙村支部书记魏凯文说。
一天的参观,让与会党员大开眼界,也感触良多,走在脱贫一线,见证发展变化,感受党的恩情,大家纷纷表示,这样的民主生活会开得很有意义,作为党员,一定会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紧紧围绕上级制定的脱贫战略目标,砥砺前行,为实现连片贫困到同步全面小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这种形式,我们让广大党员干部身临其境,亲身见证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的巨大变化,感受党对贫困群众的关心关怀,进一步激发我们全乡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坚定打赢脱贫攻坚第二战的信心与决心。今后,我们会利用不同时机,采取不同形式,组织大家参观学习,解放思想,开拓眼界,为如期实现全面同步小康奠定坚实基础。”柏垭乡党委书记熊丽蓉说。
新闻推荐
亮出党员身份背上干部责任□何建国徐志军特约通讯员郭勇“头戴一顶草帽,肩挎一个包包,天天走村串户,党心连着民心”,这是剑阁县乡村干部当前工作的一幅素描。“可别小看我这个包包,这是我们走村入户的...
剑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剑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