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波王芝勇本报记者朱斗峰文/图
6月6日,剑阁县东宝镇举办了第一届插秧文化节,并举行了插秧比赛,吸引了来自农村、机关单位以及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大家在这里体验插秧乐趣,感受田园风光,很是开心。
简短的开幕式上,主办单位介绍了东宝贡米的历史渊源,口感特点以及东宝镇有机循环农业发展情况,宣布了插秧比赛规则和分组办法,农技人员现场讲解了插秧的技术要点。
“体验插秧乐趣,感受田园风光。大家好,这里是剑阁县东宝镇的西阳村,这里出产的大米盛名远播,在历史上作为贡品进贡朝廷,现在,当地政府把贡米作为一项产业来抓,今天在这里举办第一届插秧文化节,同时也邀请了社会各界人士前来体验,感受贡米文化,同时也以这样的形式来提升贡米品牌的影响力,进一步促进产业发展。”该县电视台主持人朱小丽在现场对着镜头说道。
虽然艳阳高照,天气炎热,但大伙参加比赛的热情丝毫没受影响。上午10时,参加插秧比赛的农民、干部和青年志愿者三支队伍便来到比赛田里,挽起裤腿,赤脚踩在泥田中,作好比赛准备。随着“比赛开始”—声令下,队员们迅速埋头弯腰,左手攥秧把,右手分秧插秧,按照赛前培训的行距6寸、间距4寸的标准,开始插秧。只见他们的身体在田间一起一伏,如轻灵的蜻蜓在翩翩起舞,成为水田间一道靓丽的风景,大家你追我赶,勇争第一。
脱掉鞋子,记者也小心翼翼走进田里,在其他队员的帮助下,开始体验插秧。因为是第一次插秧,又不懂技术要领,手法生疏,秧苗当然不听使唤,有的插不进泥里,一会儿自己浮起来,有的又插的太深,被泥水淹没。最终在队员的示范指导下,勉强插下了几行秧苗。虽然太阳很大,晒得记者头皮发烫,非常辛苦,但亲自动手参与劳动,并收获成功,记者还是觉得非常有意义。
“这是我第一次插秧,也体验到了插秧的乐趣,但是我更多的是体会到他的艰辛,在这样的烈日当头下,我们的农民伯伯弯着腰,一劳作就是几个小时,而且脚是踏在水里的,特别的辛苦,只有真真来这儿体验,才会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所以我也请大家一定要珍惜我们的劳动成果,不要浪费,节约粮食。”县电视台主持人朱小丽亲身体验后,对着电视观众说。
经过50分钟的角逐,三个参赛队伍共同完成了2.2亩的栽秧任务,团县委组织的青年志愿者队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通过此次插秧比赛,让参赛的机关干部和青年志愿者在体会劳动快乐的同时,感触良多。
“多年都没有栽过秧了,今天再次走到田间,感受到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所以我觉得我们要尊重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珍惜粮食。”县青少年宫小郑说。
据了解,为传承和发扬东宝贡米这一历史品牌,当地政府现在已把东宝贡米作为支柱产业来抓,大力发展有机水稻种植。2016年,该镇种植有机水稻300亩,收获稻谷100吨,因为采用的是有机循环农业模式,水稻栽植方法不同于其它水稻,而是采用膜上移栽、三维强化栽培技术,且全过程不施用农药、化肥,仅用少量生物药剂和农家肥,因此,稻谷价格高于普通水稻,每亩产值比普通水稻增收600元。今年,该镇通过引进广元市耕鑫农业有限公司,在该镇发展有机水稻600亩,还带动超过100户贫困户参与种植。
“在机械化作业不断推广的当下,开展插秧文化节这样的活动,旨在搭建一个平台,让大家亲身体验农事操作,回归田园生活,同时,也想通过活动的形式,对外宣传东宝贡米,提高东宝贡米的品牌形象。”东宝镇党委书记王清平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徐敏记者田志林)6月2日,剑阁县召开2017年法治扶贫专项工作推进会议。会上,剑阁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杨明学提出,剑阁县各级各部门要将法治扶贫工作与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将法治贯穿...
剑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剑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