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溪县陵江镇六槐中心小学校罗刚
作文是语文学科的综合性训练,是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体现,也是学生融生活、融阅读知识、写作技巧及个性情感的综合能力的体现。但是学生拿到题目或话题,不知到底写什么好,只好东拼西凑。其结果空洞无物或千人一面,毫无新意。这样的作文学生怕写,教师怕改。学生作文的创新是每个语文教师追求的目标。如何让学生作文内容新颖,笔者谈谈这几年作文教学的感悟。
点滴中去寻求,学会观察生活
学会观察、思考生活,对生活有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这样才能做到作文内容有新意。学生怕写作文,往往是无话可写,无事可叙,这源于他们对生活中的种种现象视而不见。《搭船的鸟》告诉学生要留心观察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学生也明白这个道理,但就是不知道怎样观察生活、观察事物。我们要调动学生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器官来感知事物,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但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对作文的理解还是比较肤浅,他们对事物进行了观察,但仅仅是表面的了解而已,获得一些粗浅的材料,却不能深知这些材料的意义和作用。
题目引出好文章,学会构思创作
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文题,总是乐于去搜集材料。鉴此,笔者时常与学生促膝谈心,交流情感,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情感趋向,获得第一手的材料。从引发情感的角度考虑命题。围绕叙事写人的训练出了这样两个作文题:《想想这件事心里还》横线上学生自填“怕得慌”“甜甜的”“不好意思”“沉甸甸的”“感到羞耻”等词语;《我真他(她)》横线上学生自填“羡慕”“可怜”“讨厌”“喜欢”“害怕”“想念”“恨透了”等。学生们看到文题,生活中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以及种种复杂的情感都要来一个“翻箱倒柜”。试想:如果将以上文题换成《一件小事》、《记一件有意义的事》、《我的伙伴》之类笼而统之的不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题目,能产生这样的效果吗?
树立写作自信,学会主动表达
在训练学生写作时,教师不要忘了自己也应“下水”写作。学生的表达欲望,是决定他们作文成败的重要因素。
教师光说不练,把学生一次次“赶下水”,自己却从不“湿鞋”。学生难免会产生这样的感觉:老师不一定能写好,老师都写不好,我们又怎么能写好?教师以作文为乐,认真写好“下水”文,以“下水”文作为激励学生写作的一种兴奋剂,让学生找到作文的乐趣和自信,每到作文时,学生自然会有跃跃欲试,不吐不快之感,学生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无疑为写好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归纳出细节,学会讨论质疑
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见闻进行讨论。学生身边发生的小事情很多,他们不知其意义和价值。教师经常就身边的生活现象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渐渐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对于身边的常常容易被我们忽视的现象,如果认真审视,我们会发现其背后隐藏着深层次的问题,进一步探究下去,便能从根本上把握事物本质,也懂得事物之间的联系。思维的探究能让学生学会广泛而深入地关注、思考日常被忽视的现象,久而久之,就能养成关注、质疑、推理、判断的习惯。这一切训练了学生的思维,提升了他们对生活认知的能力,也让创新作文有了源头。
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告诉我们要用一种诗意、审美的眼光来看待生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文学作品中真善美的思想情感来教育熏陶学生,同时也要结合生活实际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要经常让学生关注身边的事,让生活点滴汇聚成溪流来滋养他们的心灵,让浓浓的兴趣激起他们的写作动力,让讨论质疑净化孩子们的写作灵魂。
也许一个人对写作知识的积累不多,然而一个班级学生的积累就可汇聚成丰富的资料库,写作文又何愁动不了笔呢?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向国军“山清水秀路盘旋,瓜果飘香春满园。鳞次栉比小洋楼,家家户户展笑颜。”金秋十月,走进苍溪县桥溪乡,空气中弥...
苍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苍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