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葛教武
白桥镇王台村一处清幽的村落,草木葱茏、鲜花掩映。村民王大军一家两代人三十多年来接力照顾邻居的故事,在村民中口口相传。
………………………………………困顿艰难伸出援手………………………………………
王大军家原先住在王台村中央,父亲有一手杀猪的技术,凭此家庭生活较为宽绰,经常带回一些猪肉、猪下水,家里饭桌荤腥不断。邻居吕家光景则大不一样,天生失语的妻子被人唤作吕哑巴,丈夫身体也不好。靠着几亩薄地,家里日子紧紧巴巴,饮食极为简单,俩孩子为难咽的饭菜时常哭闹。因是邻居,孩子的哭声离得很近,王大军的父亲心中不忍,用筷子拔出一些肉,端送到邻居家,俩孩子很快止住哭声,埋头吃了起来。这样的情景无数次发生。逢年过节,老王还会带回一些零食和新衣服给吕家孩子。
1992年,吕哑巴的丈夫过世。此时,女儿方才八岁、儿子王大长六岁。王大军的父亲帮着操办丧事,并把王大军叫到身边,一再叮嘱他吕家的事以后不能不管。丈夫去世后,吕哑巴拖着一对儿女,日子过得越发艰难。但幸得王大军的援手,温饱无虞。1995年,吕家简陋的房子险些倒塌,王大军二话不说,买料备工,把吕家的房子进行翻新,让吕家安心住进房子。2004年,两家同时搬到了村南居住,又是王大军忙前忙后,为吕家张罗搬家事宜并自掏5万元为其盖起了一处新居。别人问起这事,王大军平淡地说道:“做邻居本是一种缘分,老房子时我们两家就住在一起,彼此相亲相近,既然搬了家我就要让这种缘分延续下去。”
………………………………………邻家婚事鼎力相持………………………………………
吕哑巴的女儿在2004年被邻村一个青年带离王台村,吕哑巴伤心欲绝。那段时间的吕哑巴脸上满是焦急和担忧。几年后,儿子王大长也年岁渐长,他的婚事也被迫切地摆到吕哑巴面前。虽开不了口,但吕哑巴整天发出的哩哩啰啰声再加上一脸的着急相,让村民们知道她是在为儿子的终身大事着急。王大军也帮着着急。多方努力下,经人介绍,临近的沈巷有户人家愿意招他入赘。王大长的婚事有了眉目,王大军一家便忙着为他筹备婚礼,当做自家大事帮吕家操办。
婚礼那天,由于准备充分、礼数周到,进展非常顺利。王大长离开王台村时,满眼噙着泪花,面朝王大军深深鞠躬。那天,吕哑巴嘴里虽仍是哩哩啰啰,但满面笑容足以表明了她对这场婚礼的肯定和赞许。
儿子离开后,吕哑巴身边孤冷凄清。王大军请出自己的母亲,要她多往吕家跑跑。儿子在的时候,吕家的灶头还能做得了饭,可临到吕哑巴自己做饭了,任凭怎样也做不熟。王大军便决定,每到饭点,王家人无论谁在家,都要为吕哑巴送去“一碗饭”。自2010年至今,王家一直这么做,吕哑巴从没遭受过饥饿之苦。
………………………………………一墙之隔两家皆春………………………………………
1963年出生的王大军,继承了父亲的屠宰技术,在后港街道摆摊卖肉。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没有发生一起售卖不合规猪肉或是克扣斤两的事件,深得村民们的信任。卖肉之余,他还是坚持每天登门看望吕哑巴。因为恪守着父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教导,他不仅自己坚持,也要求家人这样做。2000年,王大军父亲去世,吕哑巴及儿子全力协助王家办理丧事。
王大军的家属尹相秀也支持丈夫,夫妻俩还经常给刚成家的儿子灌输善念。夫妻俩不在家的日子,“一碗饭”的故事主角便由儿子充任。
2016年,白桥镇七成村委会将吕哑巴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属性为低保贫困户。政策的雨露开始滋润这户家庭。今年,村里发展产业入户时,吕哑巴将一头羊领到了家中饲养。
饱经苦难的吕哑巴,现已步入老年。艰难岁月在她的脸上刻下了道道印记。可当笔者见到她时,她却是满脸安详和从容——深知其中的缘故,那是因为身旁有一眼“甘泉”,一户秉持着善良和仁慈的芳邻。
新闻推荐
“在全县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模拟调查中,有群众反映‘将公路筹资款交银城村三组干部李天徐后,李天徐没上交到村上’问题,...
苍溪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苍溪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