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新闻 旺苍新闻 青川新闻 剑阁新闻 苍溪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广元市 > 苍溪新闻 > 正文

人逢佳节倍思亲

来源:四川经济日报 2019-02-14 06:44   https://www.yybnet.net/

□ 李长碧

越来越老的是年岁,越来越浓的是亲情。春节已至,我脑海里总是浮现出我逝去的亲人——父母和兄长。

我父亲李连科,又名李级三。解放前我父亲是不固定的私塾先生,有时给乡民代写书信文告,还帮助乡民调解纠纷。因为我父亲在当地德高望重,总能按当地的乡规民约解决许多棘手的民间纠纷,故当地乡民尊称我父亲为乡约。我敬爱的父亲于一九五六年九月病故,享年五十六岁。

父亲去逝时,我还不到九岁。但父亲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至今仍清悉地印在我的脑子里。

解放前,我们家住长江边,即现在的重庆市云阳县龙洞乡坝上场镇,小地名“坝上”,现已被长江水淹没。家里人都没有固定的职业,也没自己的田地可种。由于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常常吃了上顿愁下顿。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土地改革,我们在离坝上不远的小龙山邹家湾分得了田地。一九五二年,我们举家搬到小龙山邹家湾居住,直到我们长大参加工作才离开家。

由于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家没田地可种,所以父亲没种过庄稼,而是做其他不固定的事情。加之他身体不好,搬到小龙山邹家湾后,父亲不能下地干活,只能在家休养。我至今还记得他老人家穿着深蓝色的长衫,拄着拐杖在田边地角或院坝里走走停停。我现在想起来他仿佛像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尤其记得我刚上小学一年级时,我父亲教我看图识字,教我认“天”时,他指着天说,“天”上面两横无边,天底下有“人”,“天”多好哇;教认“地”时,他指着“地”说,“地”的左边是“土”旁,右边是“也”,也为“土”,都是“土”就是“地”。我觉得他就像孔乙己一样,教咸亨酒店服务员认茴香豆的“茴”。我的三个哥哥小时候因为家里贫穷,都没上过正规的学校,都是父亲抽时间手把手地教他们读书识字,为他们后来的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文化基础。

我父亲是个智慧而慈祥的老人,可惜因当时的医疗条件差,我父亲被现在看来再普通不过的肺结核疾病过早地夺去了生命。在他的身后有一大群优秀的子孙,可他只看到大孙子候叔。候叔这个名字是他老人家取的。之所以取这个名,是因为候叔的二叔即将从朝鲜战场归来,因为家里人都期盼他早点平安回家,所以给即将诞生的大孙子取名“候叔”。候叔出生后,全家视如珍宝,我父亲经常卷起长衫包着候叔,白天在小溪旁听潺潺的溪水声锻炼听力,在路边看花草,晚上仰望夜空看星星和月亮,培养他的观察力,教他咿呀学语。从那时起,我父亲就教他喊我“幺爸”,意思是把我当男孩看,以后侄子们就沿用了这个称呼。这是父亲对我的爱。

父亲深爱我们每一个人。记得父亲临终前我还在学校,我父亲一直问长贵回来没有?长贵是我父亲给我取的乳名。我赶到时,看到哥嫂都站在我父亲的床边。我一下扑在父亲身上,听到他清楚地说你们大家都好,然后心脏就停止了跳动,我敬爱的父亲与世长辞了。

我爱我的父亲,他老人家虽已离去多年,但他一直活在我的心里,而且永远活在我们大家的心里!

我母亲宋宅叔,是一位伟大的贤妻良母。她没读过书,不识字,但她心灵手巧。她善良,乐于助人,左邻右舍都很尊重她。她很勤劳,特别能吃苦。解放前,我们还住在长江边坝上的时候,虽然没有自己的田地可种,但还是很想种点东西。于是每年洪水退去后的秋冬时节,枯水期到了,我们就像其他没固定职业没自己田地的人家一样,抢着挖河沙地,种点麦子、豌豆和其他蔬菜。待到次年洪水到来之前必须收割,否则毫无所获。而这些抢季节抢时间的事,只有我母亲一人操劳,直到后来我大哥李长才长大点了才帮我母亲一起干。

母亲很辛苦,家里也很穷,尽管这样,我母亲还是毫不犹豫地帮忙抚养了我幺爸家的一个孩子李长城。李长城比我的二哥大些,我就叫他“二哥”,我叫自己的二哥为“三哥”。因为幺爸为了躲避国民党抓壮丁,在国民党兵乱枪中遇害,他家里就剩下幺婶和李长城。生活本来就艰辛的幺婶腹中还有一个胎儿,生计难以维持,她决定改嫁,但又不能带李长城去。在这种情况下,我母亲毅然决然地收下了李长城并抚养到他能够自食其力。我母亲多善良多伟大呀!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在小龙山邹家湾分得了房屋和田地,举家搬迁。我母亲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参加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响应党的号召,努力生产多打粮食支援国家建设,曾被评为劳动积极分子。尤其是建立人民公社后,各地以生产队为单位成立集体伙食团。我们生产队的人都知道我母亲的咸菜做得好,所以就选她负责给伙食团做咸菜。的确,我母亲的咸菜做得好,色、香、味俱全,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好评。人们将她做的萝卜干、泡菜、盐菜、榨菜等分别用盘子摆装好,放入专门编织的扎着花的大篮子,选专人挑着在其他伙食团巡回展览,深受大家赞赏。

我母亲确实能干,心灵手巧,会做很多家常菜。我们至今还在回味母亲做给我们最爱吃的菜,如紫苏鸡、盐菜扣肉、喜沙肉、茄鱼等。这些菜的做法也基本传承给我了,现在每当我做这些菜,就情不自禁地想起母亲的味道。

我母亲于一九八一年五月去逝,享年七十九岁。

我爱我的母亲,我敬佩我的母亲,我要学习母亲大人的优秀品质并努力传承,以此永远缅怀母亲,感恩母亲!

兄弟姊妹只有今生,没有来世。

我有三个哥哥,大哥即我称呼惯了的哥哥李长才。三哥李长元,幺哥李长谋。可他们都相继离我而去了。我今年也七十有余了,到了古人说的人活七十古来稀的年岁了,如今我深刻地体会到“兄弟姊妹只有今生,没有来世”的内涵与分量,它暗示了生命的长度与亲情的浓度。

我哥哥(即大哥)大我近二十岁,在我们家中是个很重要的人物,劳苦功高,具有顶天立地的作用。

我哥哥深沉、稳健、少言,威严而又慈爱。我妈妈说,我们从原来住的长江边坝上那个地方搬到小龙山邹家湾时,我还不满四岁,是我哥哥一步一步把我背上小龙山邹家湾的。

搬到邹家湾以后,哥哥是主要劳动力。当时哥哥还没结婚,家里分得了五个人的土地。地里的事,除妈妈忙完家务下地干点农活外,其余都是哥哥一人干。因为父亲身体不好,加之他是个文化人,根本干不了农活。我呢,年幼不能干事。三哥呢,在我们搬家之前就当兵去了。幺哥参加了土改工作队,很少有时间在家干活。据说当时来小龙山分田地就是大哥哭着闹着要求的,因为他是老大,知道家里的难处,他懂得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所以我们家几口人的生活担子他一人担,他也无怨无悔。

哥哥有几次脱产当干部的机会,但他放不下家里的老小,一次又一次地放弃了。

我记得一九五六年,龙洞公社下文派他去种猪场当场长,一九五七年红狮区委下令调派他去长江林场当场长,还有一次好像是一九五八年又派他去二道村当驻队干部。这一次,我记得大哥似乎有点动心了,因为那是他摆脱繁重农业劳动的极好机会,但哥哥再次权衡了一下,还是决定在家做好党的基层工作,同时照顾好家里一切,这样让在外工作的两个弟弟没后顾之忧,我们在家的人也无忧无虑。这是大哥献给我们一家人的无声大爱。

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六五年,我在故陵读初中,那时都是自带口粮,每周五下午回家,星期天下午回校,回校时就必须带足一周的伙食。当时家里是妈妈管事,我回校时,哥哥就会问给我带的伙食够不够吃,同时提醒我妈给多带点,我打心眼里感激哥哥。哥哥还笑着对我说:“妹娃子,我只送你读书,我不给你送陪嫁哟,你要好好读书哦。”可是我辜负了哥哥,一九六五年我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一九六六年春,万县农技校招春季班,明确招刚毕业的应届生,哥哥叫我去报名,我不想报“农”字号的。但哥哥到公社给我领了招生报名表,我才很不乐意地填了表。经过考试,我被录取到万县农校植保专业。我哥哥高兴极了,说“妹娃子终于跳出农门了”。农校要求报名之前要办好粮食户口关系,当时转户口要转三个月粮食才上户,我们农村人没有细粮,只能用粗粮到粮店换细粮,于是我哥哥就请人帮忙一起挑着粗粮去粮店,足足地挑了两天才够。到了报名入学的时候,我哥哥又帮我挑行李送我上学。因为那时到万县就是出远门,而且是头一次,哥哥不放心,一定要自己送我到校。我们乘坐的轮船一靠岸,就看见万县农校迎接新生的同学举着牌子喊:“万县农校的新生请上车。”见此情景,我哥哥连声说“好,好”,并嘱咐接新生的同学关照我,哥哥在学校住了一晚就回家了。回家不几天,哥哥写信给我说如果有困难就告诉他。

哥哥为了我们,长期守护着我们的家而从不居功自傲。这就是哥哥深沉稳健的表现。但在工作中,他既严格而又灵活地执行政策,尽量维护群众的利益,我们村上的人都尊称他为“活菩萨”。但对歪风邪气他从不手软,维护地方治安,人们又送他一个压邪的“老虎”称号。哥哥从事党的基层工作几十年,当过记分员、生产队长、民兵连长、支部书记等,其中任支部书记的时间最长,一直当到他七十多岁退休。由于工作出色,他获得了许多殊荣,如农业学大寨标兵、学雷锋标兵、优秀党员、优秀党支部工作者等等。

哥哥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他多次拒绝脱产当干部,决心做好党的基层工作,他做到了。在做好基层工作的同时,守护好我们的家,他是我们家的功臣。

我的三哥李长元,满腹诗文,文学功底深厚,是个很重情义的人。记得“文革”前,他先后在高阳中学和龙洞完小任教,除了教学外,还常常拿出自己微薄的收入资助贫困生,学生、家长都尊重他、爱戴他。

我爱我的父母,爱我的兄长。“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泉之下的爸爸妈妈哥哥们,我爱你们!

新闻推荐

全市供销社基层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

本报讯(记者杨霞)2018年以来,全市供销社不断加强基层基础社建设,努力补齐为农服务短板,基层组织体系得到进一步健全。巩固苍溪...

苍溪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苍溪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印章作废声明2019-02-03 01:01
猜你喜欢:
评论:(人逢佳节倍思亲)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