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鸿博
近年来,苍溪县以满足基层群众文化需求为出发点,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建设的有效路径,全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取得了良好成效。
完善服务网络
“自从工作人员上门给我们装了有线电视,一家人每天晚饭后都会围在一起看会儿电视。”东青镇东红村村民陈崇厚告诉记者。
近年来,苍溪县围绕“四好”目标,重点推进贫困村、边远山村广播电视“村村响”“户户通”工程建设和农村广播数字化改造工程。截至目前,有线电视光纤网络覆盖全县所有乡镇,村(社)覆盖率达98.6%,全县有线电视总用户13.5万户,入户率70%以上。
“上高中的时候我周末都去县图书馆看书,回老家之后因为路太远,就很少借书了。现在每个村都有了农家书屋,藏书上千本,看书很方便。”白鹤乡柏荫村的小伙董淼刚上大一,喜欢阅读的他,假期每天都要在村里的文化活动室看书。他介绍,在文化活动室下棋、练书法的村民每天也有不少。
据了解,苍溪已建成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馆各1个,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39个、村级文化活动室719个,农家书屋和社区书屋802个,高标准建成“幸福美丽新村(社区)”文化院坝90个,建成广元市小康文化村73个。
“我们按照‘以点扩面、以线带片’的原则布局全县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点,构建出县城‘15分钟文化圈’和农村\‘十里文化圈’,主要是为了全县居民能就近获取自己所需的文化知识。”该县文广新局相关工作负责人告诉记者。
推进服务方式转变
“在送文化下乡的过程中,我们把有文艺特长、爱好的群众请上舞台,动员和支持他们参与音乐、舞蹈、书画等各项活动,激发群众的艺术潜能,支持帮助他们创作反映当地风土人情的文艺作品,比如为张王灯戏班收集整理曲牌,为石门乡马全模的笋壳画提供创作建议等等。”该县文化馆美术干部王廷兵介绍。
“注意脚步,一二三四……”在陵江镇红旗桥村村委会院子里,文化馆舞蹈老师正在教村里的学员们跳广场舞。教学现场,学员们热情高涨,在舞蹈老师的指导下,大家随着音乐的节拍,一起扭扭腰、踢踢腿,跳起了还不太熟练的舞步。这样的情景在苍溪的每个乡镇都能看到,通过农家书屋、百姓大讲堂、文化共享工程等方式,该县文化部门定期组织文化艺术专业人员以中心场镇为教学点,开展乡镇、村(社区)文化辅导员、文艺骨干等现场教学和业务辅导。
挖掘本土文化潜力
“我就村头一愚公,人老人勤思想红,从来人穷志不穷,浩然正气贯长虹。”去年以来,苍溪县充分发动全县上百名民间作家、文艺骨干、驻村工作队员,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以脱贫奔康、乡村振兴、村规民约等内容为主的文艺作品传播到全县每个村组。
漓江高跷作为该县漓江镇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经过文化部门的挖掘打磨和精心编排之后,作为市级非遗项目参加了今年全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这是苍溪充分挖掘本土文化潜力收获的又一硕果。
漓江高跷、云峰锣鼓、永宁火龙、石门山歌,苍溪县持续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加强特色文化品牌的保护和传承,使唤马剪纸享誉川北、歧坪手工丝毯畅销欧美。该县还通过举办“梨乡过年七天乐”和民间文艺展演等活动,为民俗文化、地域特色文化及其传承者搭建展示平台,让群众既能感受地方特色文化的魅力,又能积极参与并乐在其中。
“群众的文化需要在哪里,我们的文化服务就在哪里。”据悉,苍溪每年举办“百姓大舞台·文艺身边行”等文艺演出活动100场以上,还开展了“百姓舞台车”活动,深入偏远山区、重点工程移民安置点,围绕脱贫攻坚、拆迁安置等工作,将相关政策法规、发展规划等融入艺术、搬上舞台,润物无声地引导群众为脱贫奔康加油鼓劲。
新闻推荐
百姓笑脸上的扶贫答卷 广元市交通投资集团帮扶河地乡中华村纪实
本报记者刘怀英广元市交通投资集团2017年3月帮扶苍溪县河地乡中华村后,全村人喝上了自来水、走上了水泥路、有了阵地读书...
苍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苍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