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怀英
走进苍溪县运山镇,一座座小洋楼掩映在山野间,脆红李树在房前屋后整齐排列,水泥路在冬日暖阳照耀下,像一条条彩带将家家户户串联起来。
46岁的文玉成是双牌村种植大户,也是远近闻名的“土专家”。今年,仅靠出售脆红李和树苗,他家收入就远超20万元。“现在全镇1000余亩脆红李,几乎都是源于我10多年前引进的那100株树苗。”文玉成说,如今的运山镇,已是名副其实的“花果山”了。
外出务工扛回100株脆红李树苗
上世纪90年代,文玉成家的收入来源全靠不到4亩的土地,小麦、水稻、玉米……一年四季换着茬种也没多少收入。为贴补家用,文玉成初中毕业后就外出务工,先后去过浙江、上海、北京等地。
1993年,苍溪大面积推广栽种雪梨,父亲文笃理将家里所有的土地都栽上了梨树,三年后挂果,年收入首次过万元。当时一首顺口溜流传甚广:“要想富,分开住,房前屋后栽果树,鸡鸭成群一大路,三年五年就致富。”然而好景不长,因受化肥施用、早采早卖和品种老化等影响,雪梨品质下降,价格受到影响,直接影响农户经济收入。
2000年,文玉成携妻赴云南楚雄打工,在建筑工地干了一年,工钱为每天18元。尽管收入不高,文玉成夫妻二人一年才赚了几千块钱,但在年底回家时,他还是以每株10元的价格,购买了100株当地特产脆红李树苗。
尽管不被大家看好,但文玉成还是在房前屋后、田埂荒坡上栽种脆红李树苗。2003年挂果后,硕果累累的脆红李着实让村民们大吃一惊。“那年我一个果子都没卖,全部送人了。”文玉成说,虽然产量高,可在本地还是“新物种”,能不能被接受还是个未知数。
十年发展如今年收入超20万元
当年,文玉成除了把一部分脆红李送给人品尝外,还将1000余斤脆红李按斤装了1000余袋,送给水果经销商售卖。“我给他们说,有人买就卖,没人买就自己吃,不喜欢吃就扔。”文玉成笑着说,不同的是,他在每个口袋里都放了一张有自己电话的卡片。到了第二年生产期,很多销售商慕名前来收购,让他意外增收2万余元。
2007年,文玉成把家里200余棵梨树全部砍了栽上脆红李。经过近10年的发展,房前屋后、路边荒滩,只要是能栽树的地方都栽上了脆红李,还以父亲名字命名了“笃理家庭农场”。
今年,文玉成家的脆红李再获丰收,产量达2万余斤,全被销售商上门收购,销往广州、哈尔滨等地,让他轻松增收10余万元。此外,他培育的脆红李树苗也深受群众和销售商青睐,销售收入10余万元。
本是冬闲时节,可文玉成并没有闲着,除了附近村民经常上门来讨教相关栽种技术外,他还时常受邀到其他乡镇或南充、巴中、汉中等地讲课。站在自己引进栽种的100棵老树前,文玉成感慨地说:“一个人富了不算,把运山变成名副其实的‘花果山’,那才是最值得骄傲的!”
新闻推荐
本报讯(何寅明记者郝飞)6日,记者从苍溪县检察院获悉,该院在领导班子和广大干警中创新开展“一线工作日”活动,在一线为民...
苍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苍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