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苍县嘉川镇五红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全景
本报记者唐彪摄
陈绍海张玉伟吴纹锋
“从‘泥窝\’搬到‘金窝\’,有了好房子,更有了富日子。”四川广元市将易地扶贫搬迁与脱贫致富结合,该市旺苍县龙凤镇为搬迁户规划生猪、肉牛等现代农业产业,使贫困户搬迁后依靠产业发展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村民唐鸣杰表示,市里的易地扶贫搬迁“搬来了希望,拔出了穷根”。
挪穷窝,换穷业。广元为易地扶贫搬迁配套现代农业产业,搬迁群众致富能力不断提升。
搬出大山造血脱贫
“以扩大绿色优质供给为取向,建成万亩亿元现代农业园区85个,共计86万亩,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3年净增3377元。”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广元市委书记王菲介绍,目前全市已发展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基地400万亩,惠及52万农户。
“帮公司代养,每头能赚350块!”从农户转变为养殖业“产业工人”,昭化区石井铺镇肖家寨村搬迁到新居的村民肖华荣这些天在猪舍忙得不亦乐乎。距新居仅一路之隔,种植和养殖两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正在建设中,肖华荣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以红心猕猴桃闻名的苍溪县东溪镇,易地扶贫搬迁与猕猴桃产业发展同步。该镇易地扶贫搬迁62户,猕猴桃种植规划全部落实到户,搬迁户住上新房子后,可通过土地流转利益分成、入园务工等获得长期收益。
“集成运用‘大园区+小庭院’模式,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助农脱贫奔康。”苍溪县委书记张寿于表示,群众搬离相对落后、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的山区,进入集中居住区,思想观念、市场意识将进一步提高。
“种植1亩党参苗,下半年可移栽5亩,两年后每亩可卖3万元。”朝天区两河口乡永平村易地扶贫搬迁户刘汉福正在地里给党参除草。重搬迁更重脱贫,朝天区始终把产业就业作为扶贫搬迁的重点,以增强搬迁群众的“造血功能”。
根植绿色培育品牌
近年来,“向特色农业要更高效益”成为广元农户共识。在朝天区朝天镇三滩村的万亩核桃基地,村民们正在为核桃树除草施粪、防病治虫……他们其中不少人是易地搬迁安置的农民。核桃是朝天区的“名片”,截至2016年,核桃基地规模达41万亩、产量达3.7万吨,连续8年位居全省县区第一。该区64个贫困村中建成50个核桃专业村,贫困户人均核桃面积达2亩,人均核桃种植纯收入达2137元。
“传统农业只能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现代农业才能让农民富起来。”广元市委常委、朝天区委书记蔡邦银表示,特色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最佳切入点。
“这里的猕猴桃论个卖。”苍溪县红心猕猴桃严格执行欧盟多达320项的种植标准,打入国内各大超市和国际市场。猕猴桃被当地农民种成“金元宝”,一个能卖10块钱,搬迁户林德友将自家的土地全都种上了猕猴桃:“要种就种最出名的,错不了。”目前,广元农产品品牌声名鹊起,共创建中国驰名商标和四川名牌45个。
农旅结合延伸发展
“搬到新居,旺季4个月可赚2万多元。”剑阁县盐店镇拱石村新居点,搬迁户卢民全满脸幸福。四面环山、森林覆盖率达63%的拱石村乡村旅游日益兴旺,搬迁而至的农户们也分享着旅游业发展带来的福利。
近年来,广元生态康养旅游名市的声誉早已传播在外。借此东风,广大扶贫搬迁农户吃上了“旅游饭”。“旅游是广元绿色发展部署的重要环节,将与生态环境有效衔接。”广元市委副书记、市长邹自景表示,旅游在增加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方面,带动效果非常明显。
昭化区石井铺镇肖家寨村32户人家告别大山深处的瓦房,搬进宽敞明亮的楼房,贫困户李俊枝欣喜万分:“不花一分钱就能住进二层小‘别墅\’,新房宽敞,开旅店没问题。”截至5月,昭化区今年已建成扶贫搬迁住房2176户。其中,不少安置点都在乡村景区,有着李俊枝一样打算的搬迁户不在少数。
青川县桥楼乡安置点的枫叶红遍山岭。搬迁户张天银告诉记者,新居紧挨青龙湖,离唐家河也很近,办农家乐很理想。这样的尝试在广元还有不少:苍溪以一条19千米的乡村公路串起梨博园、爱莲荷园、金凤橘园等多个景点,带动沿线农户多渠道增收。目前,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农业效益明显提升,广元广大易地扶贫搬迁户有了致富依靠。
(转自9月12日《人民日报》)
新闻推荐
本报讯(赵波)近日,苍溪实验中学抓实细节,注重实效,采取多种措施帮助新教师尽快转变角色,快速融入学校,助力专业成长。加强岗前培训。学校编印了《新进教师岗前培训教材》,涵盖学校办学历史、师德修养与政...
苍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苍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