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新闻 旺苍新闻 青川新闻 剑阁新闻 苍溪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广元市 > 苍溪新闻 > 正文

开启“三驾马车”齐奔富裕路——苍溪县国土系统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综述

来源:广元日报 2017-09-03 01:33   https://www.yybnet.net/

“几个臭水塘,栋栋破烂房,土砖风雨浸,到处是断墙,野草遍庭院,道路捉迷藏”。这是苍溪县边远农村曾经贫穷与落后的真实写照。

自脱贫攻坚活动开展以来,这里变成了美丽而幸福的地方,“良田阡陌纵横,产业千帆竞发,新村靓景尽现”。

梨乡的变化,镌刻着苍溪县委、县政府及国土资源系统的倾力倾情。

2015年以来,苍溪县国土系统实施土地整理项目18个,建成高标准农田47万亩,新增耕地1.83万亩,整治山坪塘324口,新建蓄水池558口,硬化渠系180千米,硬化村组田间道867千米,配套建设田间作业道560千米,打造出现代农业园76个;

实施增减挂钩项目19个,实现挂钩周转指标8178.18亩,拆旧房7995户29185人,建成新村聚居点168个,覆盖155个村,其中贫困村65个;

实施重大地灾治理项目13个,应处排危62处,避让搬迁777户,惠及全县贫困村130个2.3万贫困人口。

这些数据表明,苍溪国土人发挥自身优势,坚持行业特色,将土地整理、增减挂钩、地灾避险搬迁“三驾马车”同时推进,解决贫困群众最急、最盼、最迫切改善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把国土民生工程实施作为“脱贫产业”、“朝阳产业”和“富民产业”来抓,扶贫的大爱之光温暖着梨乡这片红土地,该县走出了一条保护耕地、保障用地、发展产业、幸福安居、助推脱贫的多赢发展新路子。

土地一“变脸”,捧上“金饭碗”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在永宁镇兰池村,年年种稻,不是怕旱,就是怕涝,过去该镇群众没少为水发愁。

“荞子坝地势低,排水渠长年失修,稻田像个‘水袋子\’,雨水一大就遭灾,眼看到手的粮食泡在水里,你说着急不着急!”与荞子村相邻的兰池村却在山上,“水在坝下流,人在山上愁”,每到灌溉季节,村民们要从几十公里外的水库抽水上山;库存水经过“超期服役”的土渠流到田里,已变成一股细流。

随着土地整理项目工程建设的开启,田坎归并,兴修水利,改造中低产田。如今,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下湿田由“一季田”变为“两季田”,“望天田”灌溉有了保障。

摘果、装箱、打包……在自家猕猴桃园里,五龙镇三会村残疾村民冯明武忙得不亦乐乎。借助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和省委组织部的联挂帮扶发展,冯明武用在外打工存下的10多万元钱投资建成了500多平方米的生猪养殖场,已出栏生猪243头,获利38万元。同时,他还承包了80多亩无人耕种的土地,种上猕猴桃,去年产红心猕猴桃6000多斤,产值达到6万元。从承包到现在,猕猴桃收入已达12万元。

“有了经济活源头,谁愿意抛家别子在外漂啊?”冯明武说,土地流转后,村民看到了回家就业的希望,30%的务工者纷纷“打道回府”。进园区当工人,竞聘技术管理人员,承包猕猴桃园,搞药材、生猪和水产等生态种养殖,借生态旅游开办农家乐……曾经贫困的三会村,如今园区片片相连,处处花芳果香,发展油用牡丹100亩、雪莲果200亩、羊肚菌10亩、石斛30亩等多种特色产业。村农产品合作社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已累计销售土鸡蛋、大米、蔬菜等农产品价值20多万元,实现利润6万多元,入社社员人均增收400元。

通过土地整理,小块的陡坡地变成了大块的好田地,过去跑水、跑肥、跑土的贫脊坡地变成了优质农田。

白鹤乡柳池村村主任宋德富说:“把村里剩余的劳动力集中在猕猴桃园区里,去年,园区每个人一年收入达6000多元,今年可以挣1万多。”

正如望水村二组村民赵继会所说“土地整理给我们送来了一个金饭碗”。项目区耕地质量平均提高两级,农业产出率提高了75%,农业机械化程度达到60%以上,生产成本平均下降10%,土地生产力提高15%。土地整理正释放出巨大的富民潜力。

“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将土地整理与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旅游有机结合。”苍溪决策者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就是要依靠土地整理,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农民幸福家园。

“土地整理已展示出巨大的综合效益,已成为全县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和深受广大农民欢迎的‘民心工程\’、‘惠民工程\’。”采访中,苍溪县国土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陶书奎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全县土地整理工程已覆盖重点贫困村130个、2.3万贫困人口,发展猕猴桃39.2万亩、苍溪梨15万亩、优质粮油50万亩,建成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437个。在2020年前,计划3年内对全县39个乡镇47.07万亩土地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新增耕地5.56万亩的宏伟篇章。增减挂钩项目,让村民告别土坯房

9月1日,在苍溪县新观乡星桥村檬子垭土地增减挂钩集中安置点,包括9户贫困户在内的12户村民笑声一片。

“你看这环境,有绿树,有草坪,咋看都像生活在公园里。”在安置点开起了小卖部的老人杨在龙笑得合不拢嘴。

“我现在开起了茶馆。”杨在龙的儿子杨大军也笑着说,“感谢党委政府让我们一家子过上了好日子!”

2017年,该县像檬子垭这样的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点有14个。这些与易地扶贫搬迁、农业产业、D级危房改造、新村建设、土地整理、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等项目结合实施的增减挂钩项目,正有力带动苍溪全县脱贫攻坚、产业发展等中心工作的整体推进。

现在干得热火朝天的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在起步之初却是另一番情景。

“吃闭门羹是常事。”一直奋战在增减挂钩项目一线的王友辉对当初记忆颇深,“每户反复登门15次以上,还不一定能做通工作。”

2011年,在全县第一个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地漓江镇凤峨村,住房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56户村民就是不愿搬迁到4个安置点去。

“你们饭吃饱了,莫事找事。”“住在一堆有啥好。”“养的鸡鸭放出来,要找话说。”“真有你们说得那么好,那就不是农村了……”

包括王友辉在内的项目实施人员没有放弃,坚持每天挨家逐户作说服工作。

“你们分散住,每家硬化入户路就要3到5万元;打一口井,又要5000元;硬化一个大院坝,又要1万元……”其实大家都明白,单户建房少了15万元动不了工。

可参加增减挂钩集中建房,国家给予3.5万元补助款,屋顶水泥瓦及外墙的瓷砖由县上补助,聚居点的道路建设、环境美化等配套设施也不用自己掏腰包,单户建房出不了5万元。

“住在一块,某家外出打工,家里老人小孩有邻居的帮衬,好不好?”“农忙什么的,大家搭把手,好不好?”“过年过节,大伙儿热热闹闹,好不好?”

全县上下连续三个月克难攻坚,村民们的思想通了。

一年后,农家书屋、卫生室、幼儿园、邮政服务所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应有尽有的凤峨安置点落成。何明强大叔不担心老屋后的落石、滑坡了,陈文清老人接孙子上学方便了,大家伙儿在家门口就能赶车进城了……村民们都笑了。

有了凤峨村聚居点这个样板,漓江镇老百姓实实在在看到了项目实施的好处,有4个村争着也要实施。县委、县政府为了进一步扩大战果,果断将这4个村的299户村民土坯房改造纳入增减挂钩项目。

两年内,一个镇的5个村355户、1359人告别土坯房,住上小洋楼。另一方面,5个村为国家增加了705.24亩的拆旧复耕土地,双赢的局面打开。

项目实施部门乘胜追击,岳东镇药柏村106户378人纳入实施。随后,歧坪镇的旭光、骑龙等村与新村建设、产业发展相结合的打捆增减挂钩项目也开始实施。这一路,大家听到的不再是骂声,而是笑声。

“我们的付出没有白费!”陶书奎告诉记者,“仅省国土资源厅刚验收的11个项目中,苍溪就为国家复耕土地近5000亩,同时储备了3681.8亩可流转挂钩周转土地指标。”

机会,从来只光顾有准备者。近年来,苍溪已成功向天府新区流转挂钩周转指标4500亩,将3.3亿元资金揽入怀中。2016年,苍溪以挂钩周转指标流转收益作担保,还成功发行上市10亿元易地扶贫搬迁收益债券,为全县中心工作的推动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截至目前,苍溪的增减挂钩项目实施、入库、申报已覆盖90%的乡镇村组。一个在省内很多地方实施艰难的增减挂钩项目,却让苍溪人笑开了。

地质灾害处置,山水间织就安全网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群众安居乐业和社会和谐稳定,被称为“生命工程”。

在苍溪,全县有39个乡镇618个村的3.33万户11.18万人居住在偏远山区,生产生活条件恶劣,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地质灾害多发。

在汛期,持续的暴雨总是让村民们感到恐惧。

每次遇上下大雨的时候,住在土坯危房里的村民的心就悬着,生怕山体滑坡酿成大祸。如今,这些担心都已经不存在了。

“感谢国土部门帮我治理滑坡灾害,现在住起安心多了,再也不用担心院坝裂缝了。”9月1日,唤马镇彭城村四组寇德义一边收院坝里的玉米棒一边告诉记者。

原来,彭城村受地质灾害影响,出现山体滑坡,造成民房及公路沿线出现裂缝,每到刮风下雨时,村民们不能安睡。寇德义家的水泥院坝也出现了40公分宽的裂缝,为了安全起见,村委会让他远离他家三层小洋楼并另外安置居住。

通过科学的工程治理,在坡体前缘设置抗滑桩10根,在房后沿公路沟设置“倒梯形”截排水沟,恢复滑坡后受损的院坝、公路。目前,该处地质灾害隐患全部消除,今年1月,寇德义搬回了自家居住。

“未治理之前,住在家里就担惊受怕。晒个粮食还要借邻居家的院坝。这下好了,通过治理,院坝比以前更结实了,住着更安心了。”寇德义如是说。

无独有偶。

一提起山体滑坡,龙王镇市场村五组村民刘崇华至今还心有余悸。

龙王镇市场村属省级地灾预案点,像刘崇华全家人一样居住在这个滑坡体上的村民,该村还有25户80人,他们时常受到山体滑坡的威胁,成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我迁到了龙王镇上,从事起运输业,妻子也获得了在学校打工的事做,一家人年纯收入超过3万元。现在有了存款,生活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翻了几番。要不是党的惠民政策,我们这提心吊胆的苦日子不知要熬到何时才能出头啊!”刘崇华说。

如今,县国土局对滑坡体进行了地灾工程治理,并将这25户重危户实施了地灾避险搬迁。如今,刘崇华一家及其余25户80人都迁到了龙王镇上,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仅是该县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一个缩影。

保群众安全,让群众放心。

面对全县164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该县坚持“以提高监测预报水平为重点,以群测群防为基础,以推动地质灾害综合整治为突破口”的工作思路,抓地质灾害防治队伍、防灾基础设施、群策群防体系及重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建设,构筑“四位一体”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做到早安排、早部署、抓落实,加强监测预警,积极应对,争取主动,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

同时,大手笔推进地灾防治及避险搬迁安置富民惠民工作,坚持“地灾发生在哪里,避险搬迁就实施到哪里;避险搬迁实施到哪里,致富产业就发展到哪里;建设保障需要强化在哪里,各种力量就汇集到哪里”,促进了地灾避险搬迁工作顺利实施。近三年来,争取地灾防治资金0.5亿元,实施重大地灾治理项目13个,应处排危62处,避让搬迁777户。

如今,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国土工程项目区,山上有“林”,池中有“鱼”,栏内有“畜”,地里有“粮”,增收有“禽”,脱贫有“果”。土地整理、增减挂钩、地灾避险搬迁“三驾马车”,成为了脱贫攻坚“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幸福美丽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邓志勇本报记者刘怀英胡博文/图)

新闻推荐

“四好”扎根,“快车”奔康——苍溪县八庙镇举台村见闻

袁敏罗友军“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这是提升群众幸福感的重要路径。2014年以来,苍溪县强力推行产业扶贫,着力改善村居环境,从“四好”入手,努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

苍溪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苍溪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开启“三驾马车”齐奔富裕路——苍溪县国土系统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综述)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