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本报记者刘小庆
6月21日上午,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白桥镇村民大管家调度中心,作为一名服务村民的“大管家”,23岁的唐婷婷正在接听电话,处理孙国堡村拆迁户吴金和领取拆迁上楼费的事。20分钟后,事情协调好,电话那头,传来80岁村民吴金和的连连点赞声。
瞧着眼前这位干练、自信的村民管家,很难将其与一个“说话小声、打算弃学”的自卑学生联系起来。短短几年时间,婷婷的性格和人生发生了“过山车”式的转变。这其中,离不开白桥镇的***。
婷婷感恩,“助学扶贫”帮她完成学业,“送岗到户”助她家门口找到工作。更为重要的是,扶贫和扶贫队的工作人员给了她信心,让她看到希望:“有了自信和精气神,未来会更好,我想带着小弟老妈一起奔小康!”
资助一名学生,扶起一个家庭
2011年以前,婷婷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父亲做瓦工,母亲打零工,自己高中毕业即将上大学,弟弟上小学。一家人生活虽不富裕,但也足够过日子。天有不测风云,一场意外“掳走”了父亲。巨大悲痛也击垮了母亲王朝荣,随后大病一场,身体越来越差。顷刻之间,一家人的生活陷入艰难困境。
当时,想到体弱母亲和年幼弟弟,婷婷一度想到放弃学业,早点出来打工挣钱补贴家用。但王朝荣怎么都不同意,自己四处打零工,坚持让孩子们读书。
就在婷婷一家最难时,亲朋好友伸出援手,红旗村得知情况后,也送来学费,助学扶贫,资助婷婷上学,并将其一家三口纳入低保,减轻了王朝荣的负担。当时红旗村的想法很简单,再穷不能穷了娃娃,只有孩子好好读书,一个家庭才有希望。针对婷婷家的情况,红旗村为其提供一对一的助学扶贫,帮助婷婷和弟弟完成学业。
从扶智到送岗,两代人“接力”扶贫
在多方帮助下,2014年婷婷大专毕业了。她先是留在芜湖,在一家私企上班,收入不错,可她还是希望能在家门口找份工作,可以照顾身体透支的妈妈。
白桥镇的结对帮扶计划圆了婷婷家门口就业的梦想。镇里动员机关干部59人,与红旗村59户贫困户一一结对。和婷婷结对的正是白桥镇组织委员、扶贫工作站站长黄悦,随后,黄悦又担任红旗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寒来暑往唠家常,没过多久,黄悦就和婷婷熟络起来,互加微信,成了姐妹。
白桥镇计划组建村民大管家指挥中心,需要招聘工作人员运营平台。黄悦第一时间给婷婷推荐了工作。婷婷倍加珍惜,努力备考顺利通过了考试,成为一位“村民大管家”。
适合贫困户的才是最好的政策!如今,看着和自己一起共事的婷婷,80后黄悦心里美滋滋的:“***,讲究延续性,红旗村村干吴秀文先是提出扶智政策,让婷婷长了本事,我们再继续‘送岗到户\’,让婷婷找到好的平台,家门口施展才能,成功脱贫。”
小康不远,幸福很近
“村民大管家,幸福千万家。”白桥镇村民大管家调度中心里,这样一句宣传语,距离婷婷工作的桌台不到2米远。看着这几个大字,婷婷踌躇满志:“我们家的日子越来越好,只要努力,我们家距离小康不远,离幸福也很近。”
婷婷摊开一个笔记本,晒了晒自己的“幸福”账单:一年前,婷婷家门口实现就业后,家里就已成功脱贫,她也办了退保手续;在马鞍山技师学院读书的弟弟,根据国家政策,享有一定补助,学费不愁;再加上母亲打工的收入,家里已经有了积蓄。
如今的婷婷,还打算在工作之余尝试“小微创业”,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小弟和老妈的生活变得更好。
■记者手记扶贫,播种的是明天
因为工作交叉,80后黄悦和90后婷婷经常一起下村工作。
两个年轻姑娘,一对姐妹走在田间地头,人们很难分清谁是扶贫队长,谁又是曾经的贫困户。区分不了,是因为她们脸上都有着一股劲儿,村里人称其为精气神,扶贫工作者称其为“扶贫先扶志”。
黄悦坦言,贫穷如果只剩下“一串数字”,贫穷就还是贫穷。当贫穷之外,还有这些人和事,或是经验、探索,就会让我们看到希望,感知力量。
黄悦和她的团队就要传递这样的“精气神”,吃透每家每户实情,实施***,毕竟适合贫困户才是最好的。“售后还要跟上”,做到有始有终,让扶贫有延续性,掐断“返贫回路”,确保脱贫一个,放手一个,致富一个。扶贫,要记住过去,还要看未来,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脱贫“婷婷”们变成扶贫“黄悦”们。扶贫,播种的是明天!
新闻推荐
21日,工行广元分行帮扶组一行来到苍溪县白观村开展了“共产党员助农送化肥”帮扶活动,为近30户贫困户送上化肥。活动现场,帮扶组成员采取最困难的、最急需的贫困家庭先行发放的方式,按需发放,做到发放...
苍溪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苍溪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