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怀英
侯正兵,苍溪县养护二段白鹤养护站站长,30年如一日坚守岗位,他甘当一颗小小的铺路石默默地奉献自己,甘当一名清道夫用汗水铺就了一路芬芳。这样的坚守究竟需要怎样的动力,这样的付出到底经历了多少的辛酸?5月22日,记者走近了他。
接过父亲的重担,一挑就是30载
唰!唰!唰!5月的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下午15时整,侯正兵骑着摩托、拿上铁锹和扫帚准时出现在白鹤乡文家角水库堤坝处清扫路面。
养护工是什么?正在这里忙碌的侯正兵坦言,30年前,当他从父亲手中接过扫帚时,他对养护工的理解跟很多人一样——“就是扫马路的”。尽管如此,18岁的侯正兵觉得,“既然接下了父亲的这把扫帚,就要好好干。”
正是怀着这样的信念,侯正兵从一名普通的清洁员做起,一步步成长为一名基层道班班长。30年来,他先后辗转于剑苍线、白雍线、苍旺线。如今,侯正兵带领着他的养护队每天穿梭于白鹤到三川的通乡公路上,及时填补路面坑槽,铲除路边杂草,修剪枝丫过长的行道树,疏通道路两旁的沟渠、涵洞,为南来北往的车辆铺就了安全路、畅通路、舒适路。
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他喜欢钻研养护业务,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三雨”养护法和“小坑大补,浅坑深补,分层填补”养护法,省时省料;结合劳力、技术、路况、距离等,归纳出分组作业、安装打点、划段包干等五项技改措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制定出公路养护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制度,将水沟、路肩、路树、路面等养护工作按路段划分承包到个人,实行定额生产、计量支付、联产联酬,打破吃大锅饭,有效调动了职工的生产干劲和劳动热情,养护质量大幅提高。
30年来,他共补泥结碎石路42000m2,清水沟56000m3,清涵洞1440m,清垮方300m3,刷行道树50000棵,清扫路面6720000m2,清路肩105000m2……
时时冲锋在前,路路洒真情
30年的公路情到底有多深?
采访中得知,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路面撕裂!堡坎垮塌!路基沉陷……他和工友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启动应急预案,连续3天战斗在白雍线,他不顾余震及飞石的坠落,冷静地指挥大家抢修断道路3处,在危桥上设立警示标志8处,清除垮方500余立方米,及时保障了公路畅通。
2010年1月12日以来,受全球气候影响,苍溪县遭受持续低温雨雪天气,白鹤至三川的路段积雪达15cm以上,交通几乎中断。他带队上路撒盐,用养护机械铲除冰雪,并免费为受困车辆驾驶员提供姜开水、棉被等御寒物资。
当年1月27日早上9时,他和工友在白鹤附近铲冰扫雪,一辆从白鹤开往苍溪的面包车因路滑车速快翻至路边水沟。“跟我上去救人。”侯正兵边说边跑,大家一拥而上上前救人扶车,忙了30分钟,才把车里的人全部救出来,看到人员无大碍,他黝黑的脸上才露出笑
容。
……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他总是憨笑着说:“作为一名基层养护工,一线才是我的战场,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更需要在一线踏踏实实地干!”
忙碌的养护工,亲情是支柱
然而,一句“踏踏实实地干”却让侯正兵心生很多愧疚。娃娃上学放学时,他却在路上清沟排水,父母住院治疗时,他一天都没去照料过……一个养护工,真的就那么忙吗?记者不解,他却沉默了许久。
一旁的工友史万刚告诉记者,养护工基本上是天天在路上,而像侯正兵这样工作精益求精的人,花在家人身上的精力肯定是少之又少。原来,因为工作的事情,侯正兵曾经和妻子经常吵架,但最终妻子还是支持他,承担起家里的一切。他感慨,“这么些年,多亏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但在养护站,全站6个人的衣食住行,更令他牵肠挂肚,在工作之余带领同事们垦荒种地,30年来养生猪40余头,种植蔬菜48000余斤,收获小麦24000余斤、玉米18000余斤,极大改善了工友的生活条件。
豆角、黄瓜、青椒……养护站前的菜地里各种蔬菜应有尽有,如今的白鹤养护站真正成为了“花园式养护站”,大家住得舒适,吃得舒服,干得舒心,工友们深切感受到了站如家的温馨。
新闻推荐
梁皓本报记者常力文2015年12月,全市首个与清华大学签订《教育扶贫协议》;5月17日,与同济大学签订《支持发展合作备忘录》;今天,全省18所高校将再次齐聚苍溪,并签订一系列合作协议。去年以来,苍溪县以建...
苍溪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苍溪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