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黎兆齐通讯员蓝皓璟
今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昨日,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召开广西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十三五”以来广西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进展情况。
●全区已建成自然保护区78个
广西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珠江流域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广西的生物多样性居全国第三位,已发现和命名的陆生脊椎野生动物种类达1151种,居全国第二位,野生维管束植物高达8562种,居全国第三位。广西已建成自然保护区78个,其中,国家级保护区23个,数量排名全国第六。
为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广西大力开展湿地资源、动植物资源、外来入侵物种、重要野生生物物种资源原生地保护和受威胁状况等调查,在弄岗、大瑶山、猫儿山、木论等自然保护区设立大样地开展生态定位观测,组织开展白头叶猴、东黑冠长臂猿、德保苏铁、海南风吹楠和凹脉金花茶等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和极度濒危野生动物的调查和保护。
同时,广西有效推进白头叶猴、黑叶猴、东黑冠长臂猿、穿山甲、瑶山鳄蜥、冠斑犀鸟等极度濒危野生动物拯救保护与人工繁育工作。据了解,广西特有的白头叶猴种群数量已由早年的598只增加到目前的约1300只,东黑冠长臂猿由原来的3群发展到了5群,个体数量由22只扩大到了35只。2017年以来,先后成功开展黑叶猴、瑶山鳄蜥、穿山甲等物种的野外放归活动。
●形成功能齐全自然保护地网络
广西不断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建立了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自然保护地223处,其中,自然保护区78处、森林公园61处、湿地公园24处、风景名胜区33处、地质公园23处、海洋公园2处、石漠公园2处。全区自然保护地空间面积为225.6万多公顷,占广西陆域国土面积2376万公顷的9.49%,形成了类型多样、功能齐全、覆盖面广的自然保护地网络。
据初步评估,广西自然保护区网络包含了广西境内绝大多数重要陆地自然生态系统类型、陆生野生脊椎动物和野生维管束植物种类,有效地保护了9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类、82%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种类以及31%的红树林,在广西的自然保护和生态建设中具有重要和关键的地位。
此外,还加强与越南等邻国以及有关国际组织之间的交流合作,成功实施多项生物多样性保护合作项目。山口和猫儿山两处自然保护区加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山口和北仑河口两处自然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影响力不断扩大。
新闻推荐
本报南宁讯(记者/乔晓莹通讯员/温灵华)日前,广西首个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竞争性磋商项目——南宁市存量地形图数据整理融合...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