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表/岑泓蓉
本报记者李新雄
1到2023年全区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300亿元,财政用于科学技术支出达到120亿元,全区每万人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量达到9人
2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达到6个以上,高新区达到17个,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各类载体达到1000家以上
3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形成一批自主创新品牌和技术标准,一批科技成果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新登记市场主体达到100万家
大众创业如潮涌,万众创新正当时。
如何为广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插上腾飞的翅膀?
自治区政府日前出台《广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明确,通过实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创新创业主体培育、创新创业型产业集聚融合发展、创新创业人才引育、创新创业金融支撑、创新创业开放合作水平提升、创新创业营商环境攻坚、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升级八大行动,到2023年全区创新创业生态持续优化、体制机制更加健全,企业创新主体活力充分释放,带动就业、支撑创新作用不断增强。
A八大行动持续优化双创生态
衡量一个区域创新创业生态是否良好,通常离不开各类创新要素投入、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完善、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等几大硬核指标。《计划》立足我区实际,从4个方面描绘了全区创新创业的发展蓝图。
——要素投入水平明显提升。研发投入强度显著增强,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各类要素在双创发展中加快集聚。到2023年,知识密集、多点支撑的新兴产业体系基本形成,集聚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创新创业型企业。全区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3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25%以上,财政用于科学技术支出达到120亿元,全区每万人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数量达到9人。
——双创平台载体显著增加。推动人才、知识、技术和资本等创新要素加快向双创平台集聚,各类双创平台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到2023年,建成一批高质量的创新飞地,双创孵化基地、高新区等载体数量显著提升,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达到6个以上;自治区级双创示范基地达到30个以上;高新区达到17个(国家级5个、自治区级12个);创新飞地达到4个;国家级和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载体达到1000家以上。
——成果产出数量效益双提升。创新成果产出、转化和产业化机制加快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率、专利拥有量、技术合同成交额等指标实现快速提升。到2023年,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形成一批自主创新品牌和技术标准,一批科技成果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新登记市场主体达到100万家,带动新增就业人口65万人,促成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创新创业生态更加优化。创新创业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自治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厅际联席会议统筹协调作用发挥更加明显;创业投资进入和退出渠道进一步拓宽,资本市场建设不断完善;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双创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B重点任务汇聚双创资源
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创业已然成为我区驱动发展的新引擎。如何让这一新引擎动力强劲?《计划》推出组合拳,通过实施多项重点任务汇聚双创资源,为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集聚蓬勃力量。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首当其冲是组织重大产业科技攻关。《计划》指出,全区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落实“前端聚焦、中间协同、后端转化”的要求,加快推动“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聚焦我区关键产业链的瓶颈与前沿发展方向,引导产业链协同创新,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有机融合。同时,采取“龙头企业+配套”的发展方式,鼓励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创新研发资源,延伸产业链条,鼓励建设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企业提供生产优化、行业协同、产业资源共享配置等服务。组建一批重大产业创新联盟,围绕汽车、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型功能材料、有色金属深加工、特色优势农业等重要产业链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科技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攻克系列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开发一批新产品、新工艺。
既要给创新创业者政策,更要给创新创业者平台。《计划》在强化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上巧做文章。以对标培育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为目标,加大财政投入,通过择优组建、内部整合、联合共建等方法,支持将符合条件的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培育成为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强与国家大院大所、名校名企合作,探索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力争实现国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在我区设立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生物育种、新材料、新能源、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的分支机构,助力重大技术攻关。加强创新平台质量管理,建立优胜劣汰发展机制,加强对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双创示范基地、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和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等各类创新平台载体的评估考核结果的运用,提升创新平台专业化、精细化发展水平。建立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综合评价体系,促进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升级。
C组合拳激发双创主体活力
从大学生到“海归”,从“白领”到农民,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创新创业大军。《计划》量体裁衣,针对科研人员、归国人才、大学生、退役军人等不同的创新创业主体,制定不同的培育鼓励措施。
如何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我区持续深化科研院所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科研事业单位章程管理工作,探索开展自主设置岗位结构比例试点。优化科研项目评审管理机制,建立市场化、社会化的科研成果评价制度,持续推进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试点,扩大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激励比例和范围,加大高水平科技成果奖励力度,制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进一步下放科研单位项目经费管理权、使用权,落实科研项目“包干制”改革并逐步扩大改革试点范围。
为了吸引归国人才和外籍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全区将“外专聚桂”项目纳入广西科技计划项目体系统筹实施,优化“东盟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入桂工作计划”“港澳台英才聚桂计划”等项目。完善高校、科研院所等针对引进外籍人才的收入分配和激励政策。健全归国人才和外籍高层次人才服务机制,开通“绿色通道”,持续实施“在桂国(境)外专家安心计划”。
此外,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把双创实践融入课程体系,纳入学分管理,以创新研究与创业实践项目带动理论课程学习。组织发动高校师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完善弹性学制制度,放宽创业学生修业年限。
新闻推荐
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阮萃)3月26日,广西残联召开第七届主席团第四次会议。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20年,广西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