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报记者钱欢青
虽然很多人都会在这个特殊的春节选择“就地过年”,但故乡,依然是每个人割舍不掉的归梦。
近日,知名媒体人朱学东“江南旧闻录”丛书系列最新力作——《故园归梦长》,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在这部怀乡思故之作中,朱学东追忆了旧时江南故乡的人情与风俗,文字朴实,感情真挚,使江南质朴的乡间文化跃然纸上,为民俗学、社会学等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一本关于童年的书
《故园归梦长》是朱学东对江南故乡已经消失和正在消失的生活方式和场景的记录和回忆。该书以散文的形式,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江南水乡的饮食、习俗、风土、物产、生产生活等。在广西师大出版社近日举行的一场线上分享会上,朱学东深情讲述了自己的故乡和有关故乡的写作。
朱学东的故乡在江南。江南在什么地方?在历史上就是所谓江南八府,主要是苏南浙北地区。朱学东的故乡是江苏武进,一个真正的鱼米之乡。“什么叫鱼米之乡?鱼虾满沟,水草丰美,如果你没有见过这个场景,就不能理解什么叫鱼米之乡,也永远无法理解什么叫‘苏湖熟,天下足’,我自小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地方。”朱学东所写的关于江南故乡的所有记忆,无论是饮食、生活方式,还是传统习俗,都是一个时代消失之前的最后印记,是农耕时代最后的余音。
这是一本关于童年的书,书里有朱学东童年所有的美好记忆,“与蓝天白云为伴,与河流为伴,与鸟雀为伴,与青蛙虫子为伴。很多人都会觉得这一切很好,但是事实上,这是美好的一面,乡村生活当然也有并不那么美好的东西。当然我们小时候的生活其实是没有苦难的生活,因为所有的苦难都由长辈们承担了,我们只要长大,所有的一切都不重要。小时候,无论我做什么都没有对错,错了,随便骂一句打一顿,就过去了,所以那个时候的生活真的是无所顾忌,一个对孩子来说无所顾忌的时代,我们毫无顾忌地成长,该干什么干什么,干尽了所有的坏事,当然这个坏事跟今天的坏事相比,那真的不叫坏事,叫童趣。”一本记录时代的书
《故园归梦长》是一部关于故乡关于童年的书,同时也是一本记录时代的书,是朱学东和自己的父辈、祖辈三代人对于故乡的集体记忆,“我的父辈、祖辈,他们经历了时代的巨变,但是他们无力记录时代的变化,到我这一代的时候,才有可能拿起笔来,因为我们受过高等教育,可以远距离凝视故乡。像我祖父,虽然也认识几个字,但他不会去书写他们的故事,像我父亲,虽然在农村受过良好教育,是高小毕业生,能够记住他的一些东西,但是也无法书写。其实在我的父祖辈之前的年代,故乡一直是这个样子,从来没有变化,到我这个时代的时候才真正出现了新的变化。那真是沧海桑田。历史上的沧海桑田,我没见过,但是现实的沧海桑田,我是真正见过的,这是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的结果,而不是自然的沧海桑田,但是结果是一样的,那就是全方位颠覆了过去的所有一切。”
这一切的变化来自于改革开放,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朱学东在故乡会跟父亲一样,当个渔民,或者当个杀猪的、卖菜的,会干所有的活,但是不会写文章。“我的父辈、祖辈,他们生活的经历他们无法书写,就得由我这样一个他们的子孙来承担,同时,这本书也是为我的孩子写的书,我曾经在家乡的桥上指着河水跟我女儿讲,我说你爸爸小时候光着屁股在这桥上跳过水,她看着脏兮兮的水说,这河里边怎么能游泳呢?我女儿游泳还可以,她跟着世界冠军学过游泳,但她从来没有在故乡的河里面游过一次泳。我就是要把这种变化写出来,要把自己曾经的美好写出来。”
在朱学东看来,故乡的变化,故乡对新生活的向往,就像30多年前,他为了摆脱乡下贫困且艰难的生活,发奋读书考大学的心情一样,“为的是逃离旧生活的轨迹。但是,当我真的逃离故乡,远走他乡,学习、工作、生活多年之后,我才明白,物理形态的故乡可以发生格式化似的改变,上班下班灯红酒绿的生活状态也可以迥异于故乡的兄弟姐妹,但是,关于故乡,关于成长的记忆,关于亲人间的嘘寒问暖,却是永远无法被格式化的。”“我的力量来自故乡”
“江南旧闻录”系列的写作缘起其实很简单。朱学东曾经在博客里写过一篇关于一口锅的故事,“我们老家有一种生活习惯,就是冬天在锅里洗澡,当我写下这篇文章并把它发在博客的时候,我的朋友们都不相信,后来我也把这篇文章转发到当时新生的微博里边,所有人都很震惊,说人怎么可能在铁锅里洗澡。”
但事实上,在铁锅里洗澡是朱学东老家的一种传统,“有一口锅专门用来做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是过年杀猪后用来给猪褪毛。把锅里的水烧热了,把杀了的猪扔在锅里边,烫了后才可以褪毛。铁锅的另外一个功能就是洗澡。烧一锅水,全村的劳动力都来洗澡,先男后女。现在不敢想象,但是过去它是一个重要的社交场所,不仅洗澡,还聊天。当然这个铁锅不是在做饭的锅旁边,一般都砌在猪圈边上,因为锅里的水只能用来浇田,他跟饭锅是两回事,这个锅是从来不做饭的。”
这个故事发到网上后引起了轰动,于是就有人建议朱学东多写老家的记忆,他就一点一点开始写小时候的记忆,小时候喜欢什么吃的、喜欢什么玩儿的,那些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一点点写了下去。朱学东说,自己小时候生活的细节其实很简单,这些细节跟竹林、杂树、杂草、田野,跟蓝天白云、河流鱼虾,跟每一只飞过的鸟、每一座桥梁都有关系,当提笔开写的时候,令朱学东没想到的是,“自己的记忆深处会有这么多故事,所有小时候的记忆就像电影一样喷涌而出,从一口锅开始真正翻江倒海了。我真是没想到我记得那么清楚,只要我一想起这个主题,小时候所有的记忆影像全部都呈现出来了。我也很奇怪,我的朋友们也奇怪,他们说你怎么记得这么清楚啊。我回老家时,老家见到我的所有人都问我同一个问题,你怎么把小时候的事情记得那么清楚。要不是你写出来,我们就全忘了。”
这些年写“江南旧闻录”系列,朱学东写得很认真,虽然投注了很多感情,但文字非常朴实,因为他有一个最原始的想法,“就是要让自己写的文章让我父母、我兄弟都读得懂。我的父亲是高小毕业,我的弟弟是初中毕业,我说我要写东西,得让我父亲和弟弟读得懂,让我没有文化的母亲也能听明白。有点像白居易请教老翁一样,这个是我的想法,所以我的文字非常朴实,没有任何渲染的色彩。”
乡村未来会如何?如朱学东这般出去工作定居外地的人,他们会与故乡与村庄发生什么样的关系?朱学东表示,谁也不清楚未来会怎么样,但是他想回到故乡去。所以在2019年,朱学东在故乡做了一个书房,“我说了,我要回家去,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这是我的故乡,我所有的力量来自故乡。这个不是一个所谓的文人的情怀,而是基于事实的考量。我现在在北京越过越凄惶。虽然北京酒局很多,但是内心的寂寞、内心的孤独,只有在书和朋友们的诗中才能找到答案,得到共鸣。”
在朱学东眼里,故乡的大地有一种特别的神性,“无论是希腊神话里赋予大力神安泰力量的大地母亲,还是荷尔德林对故乡的叙说,就像里尔克《民歌》里那土豆地里的呓语,都讲述过故乡大地的神性……于我而言,这块大地同样也曾赋予我力量,赋予我温暖和安全。”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赵金玲实习生李晓彤)南宁今日仍是好天气,想洗晒的抓紧时间。8日—9日,雨水将登场,南宁暂别多云天气,将开启阴雨模式...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