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奚振海
作为国家“双一流”“部区合建”建设高校,当前的广西大学比过去更有机遇和条件成为一流大学。面对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建设一所“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要求,西大人正视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结合“六破六立”深入推动各项改革事业,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激励教师职工担当作为,以崇学尚教的内涵式发展推进“双一流”建设。
在区内,西大虽然总体上是“老大哥”,对比区外“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学科和专业特色和优势不够突出,资源配置统筹不够,“一流意识”和危机意识不够强。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广西大学党委书记刘正东认为,“围墙意识”和“老大思想”挡住了发展的视野和格局,发展的动力和追赶的压力不足。
如何争先赶优,实现内涵式发展?学校党委召开全会,发动“困境与出路”研讨会,收集梳理12个方面66个问题、770条建议;校领导先后走访近2000名干部、师生代表,形成10万余字调研报告。聚焦一流人才培养,设计新的培养方案。全校用近一年时间进行前后三轮交流讨论统一思想,邀请230人次教育部专家提出修改意见,召开30多次专题研讨会议,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经过不断完善,形成了“四学四升”(学科升档、学位升博、学园升级、学校升位)的“百年目标,三步实施”的第二步发展目标的任务。
一流本科教育是“双一流”建设的基础,西大按照“双一流”建设方案学科建设要求,打造研究型本科教育。将二级学院由31个优化为25个,撤销硕士点16个,撤停本科专业32个。调整学科专业,学科、专业间要相互支撑,构成共同发展的生态系统。学科专业调整也谋加法,围绕国家战略、学校未来发展,在海洋学院、医学院设置海洋科学与技术、药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增设东盟国家小语种专业。
一流学校要有一流学风。西大对标国家标准、借鉴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经验,出台了新生晚自习规定、取消补考重修制度。今年还提高了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审核要求,有200多位毕业生的论文盲审结果未达到可参加毕业答辩要求,需修改完善再次申请答辩。“课程设计增加研究性、创新性、综合性内容,科学‘增负’,让学生体验‘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学习挑战。”校长赵跃宇这样阐释他的教学质量管理理念。西大始终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贯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2019年,全校7798名毕业生中,有约2/3留在广西各行各业成为专业人才;招收新生11130人,有2/3为广西籍考生。
深入深水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聚焦教学科研主业,明确教学工作量,成立教学督导团,通过听课、检查、调研等活动,找问题提建议,推动教学质量提升。拧干职称评审“水分”,实行新评审办法,不唯项目和论文,更多从学术角度来评判教师水平,实行后校内风气为之一变。2019年有几位教师因教学质量不过关而失去职称晋升申请的资格,还有130多位教师因没有完成年度教学工作量而减少了绩效工资。
西大实行科研成果收益向科研人员倾斜的政策,破解科研转化落地难的瓶颈。随着改革深入,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日益增强。近年来,学校教师申报国家级项目比例越来越高,近3年发表SCI论文比过去10年总量还多,引进高水平人才也超过以往数年总和。组建了60多人的农技推广专业队伍,科技成果转化运用也取得了显著成果。2019年,学校再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詹天佑奖和国际桥梁大会最高奖——乔治·理查德森奖以及茅以升科学技术奖-桥梁大奖。由郑皆连院士团队提供核心技术支撑的平南三桥被誉为“世界第一拱”,其所在团队牵头的“大跨拱桥关键技术研究团队”荣获第二届全国10大创新争先团队之一奖牌荣誉,这是广西科研团队在国家重大科技创新奖项中获得的最高奖项。
新闻推荐
南国早报南宁讯(记者唐湘屏)7月3日,2020年“广西有礼”广西特色旅游商品大赛评选活动正式启动,此次评选活动由自治区文化和旅...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