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木袅
据《南国早报》报道,6月20日,广西首家“高铁读书驿站”在钦州揭牌启用。旅客自助免押金办理北部湾经济区图书馆联盟馆的借书证或验证身份证后,便可自由借阅书刊,或带上列车阅读,可以选择前往联盟城市图书馆或读书驿站异地归还。
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最便捷的途径。人均阅读量的多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地居民的整体文化素养,也体现了社会创新的活力。据统计,2019年,我国人均阅读书籍除去教材教辅后还不到一本,远远低于欧美日韩等国家。
当前,电子终端越来越多地占据了人们的注意力,阅读呈现即时化、碎片化特征。这种现象一方面和阅读习惯有关,另一方面,也跟纸质书阅读成本较高且方便性不足有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利用现有图书馆资源,让馆藏图书走出“深闺”?需创新思维,找到贴合人们阅读需求的路径。
“高铁读书驿站”瞄准人们出行的“高铁时间”,在候车厅设置借阅点,推出六市八馆“通借通还”等便利措施,鼓励人们阅读图书。这种创新值得借鉴。
“通借通还”,解决了借书还书问题。就是这个问题形成的门槛,把许多愿意花时间阅读的人,挡在了图书馆大门外。而电子阅读时代,那些“无押金不借书”“先充值,能看所有章节”“欲看从速,先办VIP”等做法,这种本质上的阅读不公平和功利化,不应成为引导和推动全民阅读的主流。
“高铁读书驿站”可以做到六市八馆馆通借通还。那么,借鉴这种思维,各类图书馆若想在同城内跨社区跨城区通借通还,应该也并不困难。这会极大地方便读者,助力市民培养阅读习惯。
高铁上读书“通借通还”低门槛、高便利,既应看到时代进步带来的阅读需求变化,也要看到图书馆借阅模式的演变推进。新的借还书方式,要更符合读书人的阅读期盼与需求,突出阅读公益性,进一步降低门槛,提高便利,方便交流,确保公平。
不论是“高铁读书驿站”,还是大型图书馆;不论是发达地区的“城市书吧”,还是基层一线的“农家书屋”,解决借书还书问题,都可以借鉴高铁阅读驿站“通借通还”的形式,同时更要把握准它们身后的文化特点,让新阅读方式更见文化底蕴,更好地黏合读者。
新闻推荐
一部改编自网络小说的国产悬疑剧,短短12集,再搭配一个“新人”导演,却吸引来秦昊、王景春、张颂文、刘琳、李梦等一众第六代...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