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过后,天气越来越凉,也意味着冬季悄然而至。俗话说“立冬补冬,补嘴空”。在立冬前后,市民养生应该以“养藏”为原则,主张补肾藏精,多食炖补食物。除了“食物养生”外,市民的在日常生活中,同样需要注意防寒保暖。那么,立冬养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热水泡脚驱寒凉
腰腹也要照顾好
“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气温往往会随着冷空气的到来骤降,很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中医认为,人体阳气受损,体内阴阳失衡,便会导致人体新陈代谢失调,从而引发各种各样的病症。防寒,便成了立冬养生的重头戏。经常用热水泡脚,不仅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驱除寒冷,促进新陈代谢,还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梁建情主任医师说:“用热水泡脚时水温应保持在40℃左右,水位淹过脚踝为宜,且泡脚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泡完脚之后还可以用手轻轻按摩相关穴位,促进血液流动。此外,在热水中添加适当的中药材,对治疗脚气也有一定的作用。”
在立冬时节,腰部和腹部往往更容易受凉,如果保暖不当,很容易因腹部受凉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肾脏也会因为寒冷而受到伤害。市民可以通过酌情添加衣物来达到防寒保暖的目的。户外工作者不妨在贴身衣物上贴上一块“暖宝宝”,将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有效防止寒气入体。不过,笔者还是要提醒一下大家,应从正规渠道购买“暖宝宝”,使用时切勿直接接触皮肤表面,避免烫伤。
早睡晚起更健康
食养还需勤锻炼
进入冬季后,昼短夜长,早晚温差变大,很多人都慢慢变成了“起床困难户”。《黄帝内经》中写道:“冬三月,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意思是人们在冬季应该早睡晚起,待到太阳出来后再起床。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副主任黄骥医师医生认为,充足的睡眠时间和良好的睡眠质量,能够帮助人体有效地恢复白天所消耗的精力,有益于人体在冬季里固本培元,补充阳气。黄医生还建议市民每晚最迟不要超过12点钟入睡,且每天最好能够保证8小时的睡眠时间。一些中老年人在起床时应循序渐进,切勿迅速起身,避免脑部供血不足出现晕眩症状。
另外,冬季饮食也是有讲究的。一些生冷的食物最好不要食用,饮食调养应以“滋补”为主,烹饪手法以炖补为佳,利于食物中营养的消化吸收。炖补时还可以根据个人体质选用一些高热量、高蛋白质的食物,例如羊肉、鹅肉、鸭肉等肉类。此外,除了饮食养生,市民还可以积极参与户外锻炼活动,强化人体各项机能的运作,提高自身的御寒能力。
(李 斌)
新闻推荐
本报南宁讯(记者/谭卓雯通讯员/陈钦荣)自治区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日前公布2019年全区公共行业满意度测评结果。结果显示...
广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