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还草、还湿,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如果把良田还成林地,哪里的田都还成林地,就有悖于生态修复初衷。”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工程管理中心主任周鸿升,在近日于深圳举办的第十一届国际青年能源与气候变化峰会间隙,接受澎湃新闻记者的专访时表示。
1999年开始,中国首次推行“退耕还林”。2006中国提出需要关注粮食自产比例,此后退耕还林工程停滞了7年。2014年,生态文明再次被提上议程,如何协调人类对“耕”和“林”不同的需求,成了退耕还林工程值得重视的问题。
经过多年修复,中国人工林面积达到11.8亿亩,其中退耕地改为林地的约有2亿亩。
“退”劣质田,“还”的不一定是林地
“选择错误会导致修复失败。1998年的大洪水,恰恰是因为我们过度开垦造成的。”周鸿升表示。周鸿升表示,本轮退耕还林从2014年计划到2020年,预计一共将“退耕”1亿亩。
2014年退耕还林工程停滞7年后重新恢复,相较于上一轮工程,周鸿升告诉澎湃新闻记者,这一轮着重在“退”劣田,“还”其本来的生态面貌。时至今日,仍然有诸多区域亟待调整,比如在重要水源地附近的耕地以及自然保护区内的违规耕地、沙化耕地等,在严重沙化的耕地上强行种植农作物并不能固沙,反而会进一步加剧耕地的沙化,这些耕地都将退出。
周鸿升向澎湃新闻举了一个例子,劣质梯田也将是本轮的“退耕”重点。说到梯田,大家都会想到壮观的广西龙脊梯田,周鸿升告诉记者,这样的梯田不在退耕范围内,因为这类梯田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跟自然商量的结果——把一层山打成两米宽左右的平地,垒上堤坝,下一层再扩大两米左右,再垒上堤坝,从而形成梯田,也不会发生水土流失。但有不少劣质梯田是上世纪匆忙做的工程,仅仅是用土块和石头打一些简单的土坡,宽度不到一米梯田。这样的陡坡不适宜耕种却被强种,引水工程亦不完善,从而会造成水土流失,起不到像龙脊梯田、云南哈尼梯田的作用。针对这些山高坡陡、劳动成本很高的梯田,更适宜“退耕”解放劳动力。
细化了“退”什么耕,“还”什么林也要因地制宜。周鸿升告诉记者,最核心的原则就是“宜水定绿”。
周鸿升介绍,这是指根据不同地区降雨量的多少来确定是种乔木、灌木还是种草。降水2000毫米以上的区域,适宜种枝叶茂密的树;400毫米左右则乔木较为合适;而约200毫米则要考虑灌木,更低的降水量只能“还”草原。草地、湿地主要是归还自然的原本面貌,不必强求造林。草原地区通常畜牧业发达,还草后也能助力区域经济。
人工修复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周鸿升强调,仍然不可忽略自然原生态的强大功能,人工林与之相比仍存在差距。
周鸿升告诉记者,天然林始终存在稳定的生物群落,人工林则很难在短时间内重建生态;古老天然林的碳氧蓄积量更非人工林可比,而人工林中还有部分经济林,这些树种则为了生产需要种植得比较分散,与生态林的“防护墙”相比,保持水土的作用相对会变小。
但人工林相较于耕地,对于水土的保护作用则大很多;在生态链方面,周鸿升表示,延安退耕还林后金钱豹等顶级掠食者被发现,也为人工林重新塑造生物多样性提供了范本,“经过时间的推移,(人工林)一定会形成自然的群落,拥有值得期许的未来”。
“还林”和耕地红线冲突吗?
早在1999年,中国便开始推行退耕还林工程试点工作,迄今已有二十年。在2007-2014年期间,退耕还林工程暂停了7年。彼时,中国提出需要关注粮食自产比例,守住18亿耕地红线,不可过快削减耕地。
据了解,2006年,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18亿亩耕地”是不可逾越的一道红线。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再度要求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保持在15.46亿亩以上。
还林与耕地红线是必然冲突的吗?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2014年新一轮的退耕还林工程开启,更加注重经济效益与恢复生态的平衡。
“新一轮退耕还林,我觉得主要是退的是比较差的耕地,对高产的农田是坚决不能退的。根据统计,全国退耕还林比较多的省份,粮食并没有减产。”周鸿升告诉记者,林对农有帮助的作用,到河南省等华北一带,必须要有农田的林网,用来防风,否则风太大会让小麦倒伏,从而导致减产,因此农田的林网可以增进小麦的丰产。
此外,对于山地,则可以依托退耕还林改变一些不科学的种植方式。周鸿升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以前为了开荒,不少农户在山顶上都能种田。通过退这部分耕地并还林后,山上有了树,防止水土流失等问题,山脚下就能打上淤地坝,打比较平的农田。这样不仅不会减产,还使得农民耕作更加安全。
在保持水土方面,经济林不如生态林的作用强,但仍然可以起到保护耕作层的作用。周鸿升告诉记者,这是因为生态林是密植的,“郁闭度”更大,也就是说树冠在阳光直射下产生的阴影覆盖的土地总面积更大,因此生态林保持水土的作用最好。但种经济林的话,亩均种植的数量就得大大减少,否则这些果树可能不会结出果实。也正是由于种经济林在初始时种得少,土地裸露的地方相比起生态林就会多一些。
在经济与生态之间,不应过分开垦,也不应变所有地方的良田为林地。周鸿升强调,一切都要建立在和自然商量的基础上。第一轮退耕还林主要以种植生态林为主,对树种都有具体的要求——需要在山上种能够保持水土的树,不能种核桃、油茶、柑橘等经济林。
“当时第一轮退的时候,80%种的都是生态性的树,比如松柏、刺槐、杨树,经济效果比较差。这一轮是农户自愿原则,除了自行决定是否参与退耕,还会告知哪些经济树种亦可恢复水土,农户可以自由选择。”周鸿升表示。
新闻推荐
城中城管查处首例未经房主同意发布房源信息的案件 违规发布售房 房产中介被罚万元
涉及违规发布的房源信息记者张捷实习生袁凡卜晚报讯乱张贴小广告被查处的情况屡见不鲜,但因未经授权发布的售房广告被处罚...
广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广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