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贺州讯(记者/骆怡通讯员/李慧)5月31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在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放归15只瑶山鳄蜥,这是广西首次开展瑶山鳄蜥野外放归活动,对珍稀濒危物种瑶山鳄蜥的保护和种群重建,意义重大。
当天,共有15只人工繁殖纯本地种源的瑶山鳄蜥被放归野外,其中成体8只(雌性5只、雄性3只),亚成体7只(雌性3只、雄性4只)。据了解,专家们从放归个体、放归地点选择,到放归后的监测都进行了科学论证。放归的瑶山鳄蜥尾部装有无线发射器,相关部门将通过无线电对它们进行跟踪监测。
瑶山鳄蜥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和CITES附录I物种,俗称大睡蛇、落水狗,在分类上为独科独属独种。据专家介绍,瑶山鳄蜥与恐龙同时代,是第四纪冰川后期残留下来的原始爬行动物,被誉为原始蜥蜴类的“活化石”,爬行界的“大熊猫”,对于研究爬行动物的起源和演化蜥蜴目各科分类等有重要价值。
瑶山鳄蜥地理分布狭窄,全球仅分布在我国广西、广东及越南等部分区域。近年来,瑶山鳄蜥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已处于极度濒危状态。目前,广西分布有野外瑶山鳄蜥800多只,其中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约有500只。
新闻推荐
本报南宁讯(记者/吴家跃)中高考将至,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消费警示,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要注意食品安全,严防各类食品安全...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