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同志
“在复杂的环境中,文龙高效地维持治安并给予联合国驻南苏丹特派团最大的支持。通过他的努力,南苏丹首都朱巴地区的治安和刑事案件数量大大降低了。我确信,不管是什么突发事件,文龙总能适当地、专业地予以解决。”联合国南苏丹任务区维和警察副总监查尔斯·本如此评价我国派任联合国南苏丹维和任务区国际职员文龙。
文龙,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安厅办公室副主任。自2000年9月起,他先后赴东帝汶、利比里亚、南苏丹等国家和地区5次担任联合国维和警察,是参加联合国维和任务次数最多的中国警察之一。
1直面挑战,彰显中国警察大无畏精神
2015年9月13日至2018年9月12日,文龙赴联合国驻南苏丹特派团担任维和警察朱巴地区保护平民协调官。朱巴地区安全形势敏感复杂,工作难度非常大。在任务区担任民事高级职位,与文龙以往的维和经历不同。
很多南苏丹人习惯用暴力解决问题,即使在难民营里也是这样。
在文龙就任之前,难民营已经发生过几次大规模械斗,最严重的一次持续了3天,造成上百人受伤。
2016年3月19日,一号难民营里,两名青年因为赌博打架引起两个家族之间的打斗,最后发展成为两个大区数千人之间的大规模械斗,石块、棍棒乱飞,波及面极广,持续时间久。
文龙深知,如果不在短时间内控制住局面,很可能爆发大规模流血冲突事件。他不惧危险、靠前指挥,动用了全体防暴队员和中国维和步兵营的防暴连,发射了上百发催泪弹。经过不懈努力,他们成功地驱散了人群,结束了械斗。
2018年8月,一起盗窃案引发两个县的难民持续械斗。此时离文龙即将结束任务回国还有一个月,工作已经开始移交,但他仍然被维和警察总监点名担任警方总指挥。文龙坚持每天早上7时就深入难民营械斗第一线维持秩序、调解矛盾,忙到大半夜才回到住处,还时不时被电台或手机叫醒,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经过与联合国各部门、难民社区领袖的反复协商,直到文龙回国前几天,械斗才基本平息。
3年来,文龙组织指挥大型联合搜查50余次,基本上清除了难民营内的枪支弹药,创造了一个更安全的环境。通过开展社区警务工作,进一步培训和加强治安联防队建设,严厉打击针对妇女儿童的犯罪等措施,逐步遏制了当地犯罪高发的态势。每月发案数从2015年的大约200起,下降至2018年的不到30起。
2面对难题,贡献“中国方案”
朱巴地区维和警察局,共有来自42个国家的约120名维和单警,是南苏丹10个维和任务区中维和单警人数最多的。维和警察局分为公共秩序队、刑事侦查队、社区警务队等多个职能部门。
上任维和警察朱巴地区保护平民协调官初期,面对警察局内部队伍不团结、矛盾突出的问题,文龙对症下药,建立了公开竞聘选拔制度,并把具有中国特色的警营文化建设移植到这里,积极创建和谐警营。与此同时,警察局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对违法违纪行为坚决查处。
通过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整个队伍人心振奋、士气高昂,面貌焕然一新。朱巴地区维和警察局由从前的一盘散沙,变成了一支公正透明、纪律严明、作战能力强的队伍。
社区警务工作是朱巴地区维和工作的重点之一,文龙把中国警察善于与群众打成一片的优良传统推广到这里。
“我把两个难民营划分为几个片,指定‘片警’每天下到责任区走访难民,了解治安动态。”文龙告诉记者,不仅如此,社区警务队和弱势群体保护队每个月至少有一至两个培训项目,培训对象是联防队员、青年团体、学校教师和学生、妇女团体等。通过大量的培训班、论坛、座谈会等活动,培养了大批维和警察的支持者,夯实了维和工作的群众基础。
为了拉近维和警察与难民的距离,赢得群众的心,文龙没少想办法:“我们每年组织难民开展年度足球锦标赛、庆祝新年文化表演、清洁营区志愿者活动等。一次次友爱团结的社区警务活动,不仅让群众更了解、信任和支持维和警察,还让我们获得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线索,为打击犯罪、清除黑帮打好了基础。”
3大爱无疆,为弱势群体撑起保护伞
南苏丹连年不断的内战,造成了大量的战争孤儿。
2016年年底的一天,文龙巡查一号难民营时,一群小孩报告说公共厕所的粪坑里有婴儿的哭声。文龙赶到现场后发现,一名初生女婴被丢弃在粪坑里。
“我们把婴儿捞出来,送到诊所救治。当她痊愈后,我把她交给一名愿意收养她的老妇人。我给这名弃婴取名为‘安琪儿’(英文天使的意思)。”文龙说。
文龙还发动妇女联合会找哺乳期的妇女给安琪儿哺乳,并发动维和警察捐款给安琪儿买奶粉。“安琪儿一天天长大了,她似乎与维和警察特别亲。安琪儿虽然还不会说话,但是每次我们去看她,她都会咿咿呀呀地笑。”文龙回忆说。
“不幸的是,难民营的生活和医疗条件特别差,婴儿的死亡率很高,安琪儿8个月大的时候夭折了。我们知道这一不幸的消息时,都流下了眼泪。”文龙如今想到安琪儿,心里依旧隐隐作痛。
痛定思痛,文龙与朱巴战区维和警察局弱势群体保护队、难民营妇女联合会以及其他热心公益的难民,成立了一家公益性质的孤儿院,收养无家可归的儿童。
为了这个孤儿院,文龙与弱势群体保护队不断与社区各个组织、国际非政府组织协调,争取经费支持,动员组织志愿者伸出援手。孤儿院从2017年下半年正式运作以来,已接收了100余名儿童。
新闻推荐
覃塘区法院7名法官获高院授予“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汉双语法官”称号
覃塘讯近日,覃塘区人民法院10名干警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颁发“广西壮族自治区壮语测试合格证书”...
广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